地方

危機倒數!歐盟碳稅將上路 4成尚未啟動淨零轉型

陳聖偉 【火報記者】

《今周刊》與中華開發金控攜手合作,針對台灣中小企業的專業經理人、高階主管以及決策者進行減碳調查,於16日舉辦「中小企業減碳調查」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有7成企業知道台灣減碳目標為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8成5企業聽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有近7成已展開碳盤查相關作業,但卻有4成企業表示在淨零轉型上「仍未採取任何行動」,目前也僅5%的企業有淨零轉型路徑規劃,而採購綠電比例更低,只有3.9%。由此調查結果可見,台灣中小企業雖有減碳概念,但實際行動比例偏低,大多還在觀望階段。

國發會在今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6月,歐洲議會拍板通過「CBAM」,預計2027年起,台灣製造的產品若要進到歐洲市場,都須購買憑證,鋼鐵、鋁、水泥、有機化學品、塑膠等多項產業首當其衝。

當前國際響應減碳趨勢銳不可當,不僅加快淨零時程,同時增強減碳措施力道,然而,調查顯示,台灣中小企業面臨全球與台灣淨零轉型過程中,主要二大困境分別是63%的企業認為產業資源或輔導不足、62.3%認為企業內部無相關專業人才,也因此未能展開行動,導致跟不上國際腳步。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記者會中說到,《今周刊》一直關切ESG議題,也非常關心淨零排放。我們團隊就提出一個想法:工總以大企業為主,台灣高達159萬的中小企業怎麼面對淨零問題?於是尋找中小企業總會,以及在各方面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的開發金控合作,進行「中小企業減碳大調查」。

由於中小企業的人力有限,沒有專一部門,甚至沒有專人處理減碳工作,以致於問卷的進行難度很高。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email、電話的不斷催促,終於完成近300份有效問卷。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超過7成中小企業擔心碳費的衝擊。問卷的許多發現,相信對經濟部、國發會、環保署等相關部門,及像開發金控關心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機構,甚至對中小企業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中小企業減碳停滯不前,經濟部工業局規劃成立各種產業聯盟,目的由大企業帶領供應鏈內的中小企業投入減碳;而在訂單的壓力下,不少企業尋求轉型之道,面對資源有限、缺乏專業人才等困境,調查結果中,確實有近5成企業有意願加入自主減碳策略聯盟,向政府爭取相關輔導資源以突破難關。

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表示,經濟部從四大部分著手協助,包括企業、住商、交通,以及能源轉型。有些學者稱淨零轉型是綠色工業革命,陳正祺提到未來企業在淨零轉型會面對的兩大挑戰分別是,供應鏈挑戰及金融支持的挑戰。

陳正祺指出,從調查中可以發現,中小企業有動機要做轉型,但資源、知識不足,不過企業願意了解政策並配合。陳正祺指出台灣GDP佔比有27%以上來自製造業,「我們的挑戰比較大,製造業就是會排碳、使用能源。尤其能源轉型非常困難,無論如何,能源供應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投資在疫情期間,是投資增加最快的2年,用電成長也成長很多,讓綠能的比例稍微拖延,疫情間又面臨缺工、通膨。2026年綠電佔比可以達到兩成。」

針對中小企業所面對的淨零轉型困境,陳正祺回應,預計保留3成綠電於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專門提供給中小企業。另外,經濟部也有相關碳盤查工具、節能減碳的網站,讓企業了解政府可以提供的協助。

調查進一步發現,淨零轉型的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資金問題」,包括投入轉型資金不足、融資管道不足,調查結果也反映出有近9成的公司希望政府或金融業提供優惠融資專案。承諾2045年全資產組合(Total Portfolio)淨零碳排的中華開發金控,將以金融投資的影響力引導產業轉型,在綠色金融商品方面,包括綠色授信、綠色債券、綠色籌資就超過600億元。

中華開發金控發言人潘玲嬌表示,淨零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為協助中小企業實現低碳轉型,開發金控制定了各項氣候變遷因應計劃,並推出氣候風險評估模型,協助中小企業強化氣候變遷韌性,透過金融影響力加速產業低碳轉型。

最後,《今周刊》編輯團隊撰述委員黃煒軒強調,透過這次調查,從認知(觀念)、轉型(科技應用)、作為(具體做法)這三大面向媒合金融產業找出可協助之作法,以永續金融的角度引導產業無痛轉型,帶動零碳經濟成長!

這篇文章 危機倒數!歐盟碳稅將上路 四成尚未啟動淨零轉型 最早出現於 火報

The post 危機倒數!歐盟碳稅將上路 4成尚未啟動淨零轉型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