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家政治

延長役期是正視防衛需求的正確作為

文 / 陳唐山

上禮拜,蔡總統宣布「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我國從2024年開始,義務役的役期將調整為一年;這項研議兩年的國防政策終於拍板定案,證明政府確實高度重視國家安全的議題。尤其,延長役期在政治上是吃力不討好的事,總統有勇氣出來承擔這項重大變革,我必須向她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我國實施徵兵制以來,役期經過好幾次的調整。早年基於「反攻大陸」的國策需要,必須維持六十萬大軍的龐大兵力,役期都在兩到三年;後來解除動員戡亂體制,國內開始討論兵役制度的問題,加上縮短役期可以迎合選民,終於造成役期不斷縮短的結果。

話說回來,兵役制度的調整跟國家安全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如果沒有任何威脅,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縮減役期;但是我們隔壁偏偏有一個獨裁的軍事強權,除了一再強調不放棄武力犯台,軍機繞台更是已經變成我們的生活日常。中國不但恫嚇台灣,還跟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越走越近,四個月就舉行兩次聯合軍演,讓全世界都感受到威權主義擴張的危機。

當國家的安全環境遭受重大威脅,兵役制度就必須做出相對調整,才能有效回應當前的安全需求。我們看看其他國家,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以色列,因為四周都是敵人,所以全民皆兵,役期從24到30個月;還有,遭受俄羅斯威脅的芬蘭和挪威也實施義務役。至於從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的立陶宛和瑞典,看到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分別在2015和2018年恢復徵兵制。在東亞,面臨北韓威脅的南韓也是徵兵制,役期在18到21個月之間。

透過這些例子就可以知道,只要是可能被侵略的國家,幾乎都採行徵兵制,以色列、挪威、瑞典更是全民皆兵。跟這些國家比起來,我們的敵人更強大,侵犯意志更強烈,我們除了提升武器裝備的質量,也要擴大兵力,才能因應當前的防衛需求。因為敵人一旦登陸,就要有大量的防衛部隊進行本土守衛戰,目前四個月的役期,根本無法滿足部隊的兵力需求。

根據政府的規劃,未來的防衛作戰兵力分成四大部份,分別是主戰部隊、守備部隊、民防系統和後備部隊;「主戰部隊」是由志願役軍人組成,同時擔任基層領導幹部,負責保衛領土、領海和領空;「守備部隊」的主力就是義務役軍人,役期延長到一年,才能接受駐地、專精、基地和聯合演習這些完整訓練,並增加新式武器、裝備的操作和民防訓練。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根據標準訓練流程,至少要一年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戰鬥兵,因為光是下基地就要半年,現行四個月的軍事訓練,不但沒辦法熟悉武器操作,也缺乏部隊的實務經驗,只有延長役期才能彌補這些不足。

調整後的役期,分為8週的入伍訓練和44週的部隊訓練,守備部隊在駐地進行專長訓練時,也會接受民防訓練,讓役男同時學習戰鬥技能和救災技能,如果發生緊急事態,就可以幫助社會維持正常運作。

另外,義務役待遇也有大幅調整,將從現行的6,500元提高到26,307元,並推動銜接勞退制度和大學的彈性修業制度,這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變革。雖然這個待遇沒辦法跟新加坡比,不過,跟南韓二兵大約是台幣9,200元比起來,已經高出很多;還有,前幾年調薪的以色列作戰部隊大約是台幣13,792元,也不算高,可見我國調整後的待遇已經屬於中上水準。

蔡總統說:「台灣夠強就不會變戰場,青年就不用上戰場」,我就借用這段話來做結尾,因為只有強大的國防才能確保和平,延長役期就是落實防衛需求的正確做法。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