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聖偉 / 綜合報導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首次合作「科學藝術─創新科學演示及科學劇實務製作」高中生多元選修學分班,自111學年開始招生,開放高中生選修。首屆本學期課程共有台北市立陽明高中、明倫高中、百齡高中及復興高中高一及高二共18位學生選修,結合大學端開發特色課程,由東吳物理系負責將科學原理與戲劇結合,北藝大負責表演訓練及編劇創作,並在科教館場域上課,是國內制式及非制式教育課程融合的首例。
修課學生於1月12日在科教館舉辦成果發表,以劇場形式譜寫「科學MAX綠野仙蹤」,從劇本、道具製作到演員,以及劇中將科學原理和實驗融入戲劇中,都須自行創作,發揮跨領域統整科學與藝術的創意。
本次參與的百齡高中莊凱博說:「特別選了擔任道具製作的工作,因為自己雖然一直很喜歡理科,這次發現可以用科學的實驗去設計戲劇的特效,並可以善用老師製作的達文西橋之類的大型教具,超具挑戰性,也讓自己覺得很過癮!」。負責協助的物理學系曾銘誌助教則補充,這些教具就是從大一普通物理的自製實驗課程中做發想,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也常失敗但終究可以引導高中生完成作品。系梅長生主任也強調,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能力,正如同我們利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來培養同學統整的概念,在課程內製作多款科學演示教具包括龍捲風、菲涅爾透鏡、達文西橋、熱氣球……等,都是花很多心力改良適合舞台效果,希望也對台灣物理教育有幫助。
投入時間長達一年多的幕後推手,物理學系陳秋民教授與張有毅教授,為了找到合適表演橋段的科學原理,不分晝夜地與助教和參與製作的同學腦力激盪,盡力去排除舞台環境干擾,像是女巫消失的場景總共構想了六種方法,最後才決定用液晶玻璃。目的希望在課程期間除了提供學生正確的物理知識,了解生活中許多現象的科學原理,更重要的是協助同學將科學與藝術融入戲劇的思維、跨領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