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家影音政治

日相岸田出訪歐美的戰略意義

文 / 陳唐山

這個月中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往歐美五個國家訪問,他向G7領袖表達強烈的危機感,說出「東亞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呼籲G7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因應中國帶來的問題。岸田對東亞安全的焦慮,讓我們看到很不一樣的日本,因為它正在從一個經貿取向的國家轉型為區域安全的要角。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日本戰後就全力投入工業生產和商貿活動,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強權,「日本第一」的經濟實力,大家有目共睹。也因為把國家發展的重心放在經濟,所以戰後初期的國防事務都交給美國,後來雖然在美國的要求下成立警察預備隊(自衛隊前身),但是一直到現在,美國還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說,美軍的存在讓日本人感到很放心,本來只要擔心北韓的綁架和飛彈威脅就好,但是中國這二十年來的快速崛起,逐漸讓日本人產生危機意識。剛開始是釣魚台的主權紛爭和開發東海油氣田的摩擦,後來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島,引起周邊國家的高度緊張;去年中國發動包圍台灣的軍事演習,還把飛彈射進日本的經濟海域,終於讓日本人驚醒,開始相信「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就是因為中國咄咄逼人的軍事擴張和戰狼外交,迫使日本人認真思考自己的國家安全,加速決策階層的戰略決斷,逐漸擴大軍事議題的比重,進而影響日本國際事務的布局。日本是今年G7的主辦國,以過去經濟大國的角色,首相出訪應該會比較重視經貿合作和環境議題,但是這次岸田卻放大了安全保障的比重。

他從拜訪法國總統馬克宏開始,就聚焦在朝鮮半島局勢、俄烏戰爭和台海的和平穩定。第二站是義大利,岸田和梅洛尼總理不但達成兩國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更確定日本和義大利、英國共同研發新型戰機的計劃。

接下來,岸田來到英國,他和蘇納克首相簽署《相互准入協定》,英國成為第一個和日本簽署這種協定的歐洲國家,未來兩國都可以在對方的領土上部署軍隊。這是「英日同盟」失效一百年後兩國再度進行防衛合作的新里程碑,這個協定將促使英日兩國加強國防和安全事務的往來,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涵。

再來是拜訪加拿大,岸田和杜魯道總理都同意把中國當成「核心挑戰」,加強兩國在印太地區安保領域的合作。最後是美國,岸田和拜登總統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兩國都強烈反對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美日會談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拜登高度認同日本新的國家安保戰略,美國不但支持日本擁有「反擊能力」,還要深化這方面的合作。

日本不久前才修改國家安保戰略的三項文件,包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整備計畫」。新的國家安保戰略強調日本將擁有攻擊敵人基地的「反擊能力」,這種戰略思維的轉變,已經打破戰後七十幾年來「專守防衛」的原則,可說是劃時代的大突破。

岸田在修改國家安保戰略後出訪,逐一和G7國家加強安全保障的合作,就是落實新安保戰略的具體作為。很顯然,如果不是中國對外擴張的態勢越來越明顯,日本也不會發生這麼大的改變,把東亞安全的課題當成自己的重責大任。

由此可見,「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想法已經慢慢變成日本社會的共識,這是安倍前首相留給台灣和日本的公共財,透過他的努力,已經讓越來越多人接受台日命運共同體的想法,也才有了這次岸田首相串連G7國家、加強安全合作的成果。我們衷心期待未來的日本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並認真思考跟台灣加強安保合作的可行方案,共同為印太地區的和平做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