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避關稅」放大絕!印度製iPhone包機回美、減輕成本衝擊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為應對美國4月5日正式生效的10%「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蘋果於3月底短短三天內,從印度緊急調派五架貨機,運送大批iPhone與其他產品回防美國本土,以此避免高額進口成本衝擊。《印度時報》指出,這波「搶運」行動趕在新稅率生效前完成清關,可暫時穩定美國市場售價波動。
一名蘋果供應鏈人士透露,儘管目前為出貨淡季,蘋果在中國與印度等地的工廠仍提前發貨,為的就是因應即將上路的高額關稅。該名人士表示:「這批於舊稅率下進口的備貨,短期內可讓蘋果免於立刻調漲售價」。
根據估算,蘋果若持續從中國進口iPhone,將面臨高達104%的新增關稅,以目前iPhone 16 Pro進口成本約550美元來算,稅後將增加近600美元,產品售價勢必受到考驗。
雖然蘋果目前無意調漲印度或其他市場的售價,但分析人士指出,若關稅壓力持續攀升,「漲價不可能只限於美國,未來也可能延伸至包括印度等主要市場」。據悉,目前美國對印度製造產品徵收關稅為26%,遠低於中國,這也使得印度成為蘋果在供應鏈重組上的關鍵選項。
美國銀行分析師Wamsi Mohan預估,蘋果今年預計在印度生產約2,500萬支iPhone,其中1,000萬支供應印度本地市場,若將這批生產全數輸往美國,將可滿足美國約50%的iPhone市場需求。
此策略有助蘋果在短期內壓低成本、維持價格穩定,也讓印度成為蘋果「最安全的製造基地」。目前蘋果在印度的生產重心以iPhone及AirPods為主,未來可能涵蓋更多產品線,逐步取代對中國的依賴。
在蘋果供應鏈重組之際,台廠如和碩(4938)、鴻海(2317)等在印度布局已久的組裝廠商,可望受惠於產能轉移。法人指出,若印度成為美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基地,目前在當地設廠的台廠有望扮演「中間橋梁 」,未來接單成長可期。另外,若蘋果調整晶片、顯示器等零組件生產地,也可能帶動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等零組件廠商重新評估出貨節奏與策略配置。
受到關稅恐慌情緒影響,美國消費者出現提前換機潮。許多用戶擔憂未來新機價格翻倍,紛紛搶在價格調漲前升級現有機型,造成零售端需求異常升溫。分析師指出,蘋果未來若無法與美國政府談妥關稅豁免協議,將被迫大幅調整美國市場價格策略,恐進一步影響毛利率與銷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