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軟硬兼備:台灣鐵道智慧化的起手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智慧化」是各產業提升或優化運作現況的一帖仙丹妙藥,你甚至可以不用了解智慧化的本質是什麼,就可以大膽地說它對我們肯定是有幫助的。但要做了什麼才能稱為智慧化,而它到底可以為我們解決什麼問題,蒲鶴章表示,從最近被熱烈討的「鐵道智慧化」作為討論標的。

▲(圖/前桃捷總經理蒲鶴章提供)

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這信息量太大了──用在目前鐵道業相當合適。蒲鶴章表示,隨著ICT以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先進且準確的感測元件與通訊技術被提升了到了很高的層次,透過此一方式,鐵道系統的各項信息皆可即時且快速地傳送,故不論是號誌、列車、電力或是營運資訊,大量資料如洪水海嘯般在鐵道維修及運務體系中流竄,感測技術的提升使我們獲取更多即時且重要的信息;但,如同手機的發明,只是讓我們變得更繁忙而非輕鬆,關鍵在於──人類處理資料或資訊的能力有限。智慧化很大一部分的功能是協助人類在面對龐大信息時,透過合適的AI演算技術,擷取出人類不易察覺的問題,進而比過去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或是自動產出解決方案,如此才能冠上「智慧化」的形容。

▲(圖/前桃捷總經理蒲鶴章提供)

蒲鶴章提到,「維修體系」是鐵道業系統是否穩定、旅運是否安全的重要關鍵角色,龐大且複雜的鐵道工程系統包含電機、電子、機械、資訊通訊、土木與環工等領域,幾乎涵蓋整個工程體系,且為一彼此相互整合的系統。一旦鐵路在營運時發生局部故障,其影響幾乎是全面性的,對營運單位造成極大壓力,這一點在過往的鐵路事故新聞中都可以感受得到。然而,如同我們固定每一萬公里進廠保養車子,卻不能保證車子保養後就一定不會故障或拋錨。過去,鐵道業藉由龐大的人力進行預防性維修(PM)以維持系統穩定,卻仍有故障風險;現在,智慧化的預測能力就成為預防性維修的解藥。若事先就能知道某個關鍵設備或元件即將發生故障,並立即進行更換或保養,避免在營運期間發生故障,如此不但能降低維修的風險與成本,更能提升載運旅客的服務品質,這對鐵道業而言是革命性的改變。也因如此,近年來相關單位的主管們,無不心心念念期待著加快進行鐵道智慧化的轉型工作。

▲(圖/前桃捷總經理蒲鶴章提供)

蒲鶴章說明,回到開頭所說,怎麼做才算是智慧化呢?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IOT不等於雲技術不等於智慧化,但這三者卻有著相互的關聯性。現在許多鐵道業者,開始利用各種IOT技術來獲取維修所需要的各種設備數據,突然間我們能掌握許多關鍵資訊,這是很令人興奮的;但問題立馬出現了──這些數據量大大地超越人類能力可以理解及處裡的範圍,如同要你用過去五年台積電股票的技術數據,分析出未來一週漲跌趨勢一樣困難。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智慧型技術就是一個降維打擊的武器,它可以提供管理者一個最終的答案。試想想,鐵道系統中上萬件設備,都主動告知目前的健康狀態、甚至告訴你解決方案,在完全故障前提供維修人員精準且即時的維修方案;若能如此,備品備件的消耗會降低、營運的穩定性會提升、專業人員的訓練週期會縮短、維修人力可精簡、對旅客的服務更提升、鐵道業的主管不再失眠……面對這些可預期的好處,相信鐵道智慧化一定可以帶給台灣鐵道旅運全然嶄新的面貌,讓所有民眾都成為忠實的鐵道迷。

最後,蒲鶴章表示,以上你所讀的文字可能是用ChatGPT產生的,這給你帶來一點驚奇的話,趕快去了解AI人工智慧能給你什麼幫助吧!

蒲鶴章為
臺北科大智慧鐵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智慧運輸協會理事
前桃園捷運公司總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