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想壓低通膨改善現況,不能只靠Fed解決問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聯準會Fed是美國唯一以維持物價穩定為使命的機構;但要對抗通膨,還需其他機構鼎力相助,特別是當前面對供給緊俏及俄烏戰爭的雙重壓力之際。Fed藉由升息,可以壓低需求,但無法推升供給。而且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下皮洛估計,通膨40%是由供給面帶動,40%是由需求面帶動,剩下20%則瞹昧不明。因此單靠Fed,並不能使通膨率回降到2%目標。

Fed約束通膨的主要工具,是聯邦資金利率,能影響消費者與企業的借貸成本。Fed升息須透過金融市場來發揮作用,但貨幣政策並非決定債券價格的唯一因素,這表示Fed的主要工具並不精準。


(圖/freepik圖庫)

此外,金融市場會將投資人對Fed未來決策的預期,納入到當前的利率水準之中,而這些項目可能符合、也可能並不符合Fed的意向。舉例而言,從去年Fed開始升息後,美國整體金融情勢以芝加哥聯準會銀行編製的指標衡量就持續收緊,但到10月時金融情勢卻開始轉鬆,對需求提供更大的支持。另一項更明白的例子,就是11月時Fed雖第四度升息3碼,但房貸利慮卻從7%的高點下降1個百分點。

家庭的財務狀況,也由證明Fed升息對需求的影響仍不夠明顯。由於家庭的儲蓄遠高於疫情前水準,因而能夠抵消費高利率帶來的部分壓力。其次,疫情期間許多家庭有能力降低負債。此外,許多房貸戶早就趕在利率上升之前,鎖定30年期的固定利率融資。既然利率對支出的影響減輕,則表示Fed對通膨的影響力也下降。

即使如此,Fed仍能影響對利率的變動敏感部門的需求。去年第2季以來,企業固定投資已萎縮,新屋開工更劇減20%。然而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卻很小,即使營建業亦然。企業可能抓住員工不放,因為很難重新僱到人。如果民眾仍有工作,需求就難以下降;而且如果勞動強勁,Fed就更難抑制通膨。

這也凸顯出供給面對經濟的重要性。如果勞工增加,就能緩解人力短缺及工資上升壓力。去年美國移民人數增加100萬,且預料未來幾年還會繼續增加,這應有助於緩解勞工短缺;雖然移民增加也會帶動需求增加,但仍將有助於壓低通膨。解決勞工短缺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加人數,而不使顧客減少;但Fed只能使需求下降及顧客減少。

所幸國會與白宮能夠影響供給。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拜登政府致力於壓低油價,作法包括釋出戰略石油庫存,並保證將以特定價格向石油生產者購買石油以重建庫存。去年石油產量增加,而汽油價格也跌到戰前水準之下。

財政政策的重要優勢,在於能夠針對一些最需要約束的部門,而貨幣政策卻遠遠不夠精準。例如「晶片與科學法」能促進國內半導體產量,「通膨削減法」(IRA)中也有一些要件,藉由鞏固供給來抑制通膨,尤其是未來通膨。

 

Fed絕對是抑制通膨的主角,而且升息幾乎必然會使經濟成長減緩。然而就目前而言,需求管理並不是因應供給推動型通膨的有效作法。政府協調財政政策比Fed貨幣決策困難得多,但過去兩年的經驗已經證明政策協調仍辦得到,而且必須做到。真正的挑戰,在於政府還要能做得好。

亞太國際證券觀點:

1.全球央行機構和美國Fed的使命和功能,最重要以穩定物價為主和優先。至於對抗通膨則的確還需要其他機構的配合和鼎力相助,這樣顯現效果才易完成。尤其當供給緊俏及面臨俄烏戰爭時的雙重壓力之際。

2.例如,當時Fed藉由升息,雖可壓低市場需求,但無法推升市場供給。根據經濟學家夏皮洛估計,通膨組成40%是由供給面帶動,40%是由需求面帶動,剩下20%則瞹昧不明。依他的觀點,因此單靠Fed方面,並不能使通膨率回降到2%的目標。

3.至於Fed約束通膨主要工具,就是聯邦資金利率,因能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借貸成本。而Fed升息須透過金融市場來發揮作用,但貨幣市場並非決定債券價格的唯一因素,由此可知Fed的主要工具並不精準而與市場的預期有些變數。

4.其中去年Fed開始升息後,家庭的財務狀況靈活彈性,也證明之前Fed升息對需求影響仍是不夠明顯。話雖如此,Fed仍能影響對利率變動敏感部門的需求。

5.去年第二季以來,企業固定投資已經萎縮,新屋開工也劇減20%了,對勞動市場影響卻很小,缺工狀況仍是嚴重,市場很難重新招聘到新人,因為如果民眾仍有工作,市場勞工需求就難以下降。也就是如果市場勞動強勁,Fed就不易抑制通膨。這即凸顯供給面對經濟的重要性。而Fed能施力的地方,僅是讓市場的需求下降和顧客減少而已。

6.所幸國會與白宮還有能力影響供給層面。例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汽油飆漲拜登政府為壓低油價,馬上釋出戰備石油庫存和增加生產補充等等,使市場汽油價格隨即下降反應。

7.總之,財政政策的功能重要優勢,在於能針對一些最需要約束的部門給予管理,然而貨幣政策卻遠遠不夠精準。所以藉由鞏固供給來抑制通膨,尤其對抗未來的通膨更是如此。當然Fed絕對是抑制通膨的主角,而且升息幾乎必然會使經濟成長減緩。而且需求管理也並不是因應供給推動型通膨的有效方法。

8.反而是,政府協調財政政策會比貨幣政策困難得多,過去兩年的經驗已證明政策協調仍是辦得到,而且必須做好,否則成效較不圓滿,這方面才是央行真正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