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家政治

【人物專訪】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的政治操盤手--林宜正

「從學生到今天這個世代,四十多年的時光,我從不為自己設想下一個方向,卻總有一個個機運讓每件事都連在一起,最後才發現原來他們都指著同樣的方向,那就是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林宜正

回憶起當年的跌撞,林宜正滿臉溫柔卻意味深長的笑意;每件事都有它必然的機遇,就算你左閃右躲甚至略過這段若有似無,它都會成為生命中不可抹煞的必經之途。活在這世上的首要任務,就是朝著看見的那個唯一,不問原因的勇往直前。

畢生志業的軌跡 每個機遇都為夢想而生

在今日仍將消滅中國國民黨視為唯一志業的林宜正,在好多年以前當然不可能為自己設下這樣的目標。然而這樣的不可能,卻好似有跡可循的烙印在林宜正的生命軌跡中……。

就讀嘉義高中三年級那年,林宜正記憶猶新地說道,班會時間,班導師突然要求不願意入黨的學生舉手,然而這時心中的疑問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入什麼黨?」,全班的同學聽到這樣的問題驚愕一片;在當時戒嚴的時空背景之下,還能夠有其他的政黨能夠選擇嗎?

在同一個前段班的同學中真有人選擇加入了其他的政黨,比如當年的青年黨;但林宜正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不過他仍是名列四名不願意入黨的學生其中之一。問到當時拒絕入黨的原因,林宜正也不記得具體的狀況了,但他很清楚,他並不想要被強迫做這樣的決定,而是希望保有自由的選擇和意願。這樣的想法在林宜正心中埋下的一粒看似不起眼的種子,卻間接開啟了未來無可避免的抗爭之路之花果。

踏入政治路途毫無遲疑 用自由的選擇做對的事

大學時期,林宜正選擇了政治大學就讀;當年的政治大學被視為國民黨的黨校,政治立場十分的清楚明確:支持國民黨,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然而在這樣的框架之中,林宜正並沒有屈就於現實體制,反而積極地投身去為黨外勢力助選。身為政治受難者家屬的周清玉,就是林宜正接觸黨外勢力的開端;當年為競選國大代表的周清玉助選,林宜正偶然認識了號稱「黨外三林」的林濁水、林世煜、林正杰,以及民進黨第一任黨主席江鵬堅等人,學習到關於政治、選舉等議題,並開始了解台灣政治的真實面貌和權力運作。

在助選這段期間,林宜正深刻的感受到台灣的政治氛圍是一種人人自保又封閉的相互隔絕;肅殺的表徵隱藏在一般民眾的一舉一動當中,比如將接過手的黨外傳單揉作一團當面扔在地上,或者乾脆直接的大聲叫罵這些助選的學生們不懂事,更或者用石頭丟擲、攻擊。這些強烈的反對不只是印證了威權體制對社會大眾的深刻植入,也將威權的凶惡真貌展露無遺。然而讓人退縮的聲音並沒有完全打消林宜正的鬥志,曾在廟口舉辦的一場政見發表會,洶湧的人潮讓林宜正反而確信了民主自由的開放之路;而選民為支持候選人劈哩啪啦丟上台的助選金,多的讓人疼痛卻扎實,是這幕回憶片段中最動人的佐證。

於政治大學就讀環境的重重限制當中,被情治單位掌握也是不可避免之事;林宜正清晰描繪穿著短袖淺灰色中山裝(俗稱經國裝),頭髮花白卻理著平頭的老伯在當年政大紅樓裡留下的一句:「我們都知道你們在做什麼,既然是學生就好好盡學生的本分,不要讓家裡擔心,好好聽話。」然而那個和藹卻充滿殺機的偽裝假面並沒有嚇退林宜正,在大學四年級那年,林宜正又再次為黨外候選人助選,這樣的一來一往,成為讓林宜正接觸進而參與台灣政治開端的機運。

深入歷練必須付諸行動 用血淚喚出信念

在林宜正真正進入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還有一段做為立委助理的歷程;林宜正擔任前立法委員許國泰助理約一年半時間,曾經在立法院會議當中因不滿表決議案的過程,直接衝進議場到主席台前抗議;也曾在這一年半的時間中歷經520農民運動的爆發現場。抗議民眾的大陣仗湧入以及投擲石塊的攻擊,將立法院周圍玻璃砸碎一地,場面一度失控;林宜正指出當時在第一排與民眾對峙的不是受過訓練的員警,而是尚未畢業的警專生;那些驚惶失措的稚嫩面孔讓林宜正鼓起勇氣親自到前線與群眾正面交鋒,最後才成功讓雙方展開對談。「其實,不是把自己看作一個助理,而是一個與大家一起打破不合理體制的人這樣的角色。」這樣的心情寫照在林宜正往後的人生中,成為了一個堅持不斷的信念。

1989年,從美國訪問回來的林宜正這時才真正進入到民進黨中央黨部,擔任民進黨組織部執行幹事,輔助當時的黨主席黃信介,在中央黨部總共約任職五年的時間。林宜正作為執行幹事的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透過群眾運動、街頭遊行爭取自由及權利。1991這年,林宜正31歲即被任命為組織部主任,在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等黨主席任內備受矚目與重用,尤其是在相較大多數部門主任年輕了十多歲的壓力之下,更是首當其衝的成為眾人的焦點。這段時間林宜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92年要求總統開放人民直選的四一九大遊行;隊伍停下約三天進行靜坐抗議,國民黨當局面派出鎮暴警察出動驅趕,將人一個一個的扛上大巴士,然後隨機將人丟包在路邊,而林宜正當時就是被丟在一個體育館中。這樣層出不窮的奮鬥在這段職務期間一次比一次頻繁,一回比一回激烈。1991年到1994年這段期間,林宜正在因成為專職黨工在中央黨部服務,所肩負的任務更加廣泛,包含規劃選舉、成立各縣市黨部以及結合各式群眾運動;與不同領域的社會運動結合,對民進黨而言是當時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林宜正感嘆自己有幸在民主浪潮的前端,在民進黨建黨之初便得以進入中央黨部擔任專職黨工,參與到台灣歷史中民主轉型的過程,成為本土政黨茁壯歷練的見證人之一。在強大的一黨專制下,背負著反對黨的眼光,帶著台灣人民的期待這樣的艱辛,都是值得珍惜的人生旅途。

反叛的DNA寫在血液中 奮不顧身只為一個答案

事實上多年以前的開端早已註定好了這段必然,而且是遠在上個世代的故事牽絆的血脈;在高中二年級準備選擇自然和社會分組時,林宜正終於得知家族中不曾提及的過去。林宜正未曾謀面的祖父林立是當年台北醫專學生,在嘉義竹崎設立道生醫院救濟當地許多貧民。然而在白色恐怖時期,祖父林立因臺大醫院事件遭判刑並即行槍決,而父親因受此牽連,被迫在阿里山游擊維生,最後國民黨清山抓捕,移送綠島感化教育三年。父親娓娓道來的這段家庭背景只是為讓林宜正理解他們曾遭受過的處境,要踏上這樣的路途,必須要承受那些無可料想的後果。

不過,這樣的家族經驗對個人會有影響嗎?林宜正覺得經歷了這麼多,不能說百分之百沒有,但是對於禁書的好奇、社會主義的認識都是出自於自身的求知慾;對於知識的追求,是不該受到阻擋的自由;抱持著這樣的心情,林宜正用盡各種方法找尋答案,這些過程才拼湊出台灣真正需要勇敢面對的問題。

今年年初甫成立的「台灣制憲基金會」就是林宜正為台灣設想的解方之一:為台灣催生一部由兩千三百多萬人共同制定的憲法就是基金會的宗旨。這樣的目標遠大卻難以觸及實現的訴求,但卻是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必要過程之一;七十多年前在中國南京由掌握權勢的官員制定的憲法如今儼然成為台灣開展未來的腳鐐,若無法擺脫這樣的束縛和侷限,台灣距離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家形態將會越來遙遠。在將基金會視為不只是一個倡議團體的前提之下,行動力與社會動員能量是重要的關鍵之一,結合不同領域的民眾啟動憲政的思考突破現狀,點燃需要一部新憲法這樣的期待,台灣才有制定新憲法的希望。

操盤手不為操盤而操盤 保衛台灣本土才是關鍵

共識和目標強烈,林宜正採用務實的運作路線,舉辦宣講會、幹部研習會、憲政沙龍、青年營隊等等的活動都是基金會已在努力的目標;近日甚至拓展出網路節目的形式邀請各界人士與談,把各式議題融匯成社會化的討論,共同描繪出台灣未來的藍圖。實踐的手段已經不能憑據今日各式各樣的選舉,而是要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處理政治以外的國族認同、主權意識等問題。台灣當今的政治惡鬥源自於「認同的混亂」,林宜正另嚴正指出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部一中憲法,在這樣的架構中台灣要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政黨政治是一個運作機制,本就無對錯之分,在沒有認同混淆的處境之下,各政黨的競合都是林宜正樂見其成的,然而今日台灣在中共霸權的威脅外侵下,又面臨國民黨內部與中共理念的呼應,導致內憂外患儼如戰爭的情勢一觸即發。為顛覆體制內的動盪,林宜正近年致力於新憲法的倡議和制定,主要就是希望台灣能步向正常國家的軌道,期許台灣自成一股進步的新氣候。

雖然體制外的公民意識必須被一再地觸動,然而體制內的奮戰林宜正也未曾缺席。2006到2007年擔任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的階段中,對黨內事務有開始不同程度的參與;號稱四大操盤手之一的林宜正,其實不認為有所謂的操盤不操盤,畢竟在選舉當中政黨就是為了取得執政權力而生,然而這樣的勝負兵戎讓林宜正對人性的複雜有深刻的省思。不過所有的過程都是學習的一部分,滋味每樣都有,人生才會碰撞出新風味。2014年擔任柯文哲組織部總幹事的經歷更是打開了林宜正新一道希望的窗口;當年為柯文哲輔選的動機不單是要翻動台北市的政治土壤,更重要的是改變台灣後續可能的發展。青年世代崛起已是有目共睹的當下,林宜正表示今日的青年族群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所謂的政治忠誠,而是直覺的自由選擇。這樣的背景產生在政黨輪替成為常態的今天,也就是排除了中老年族群長期累積的政治信仰及價值觀造成的影響。這樣的世代其實才是肩負著台灣未來的關鍵人物,林宜正認為在有限的時間中,我們所能努力的就是提醒台灣的青年世代曾經的苦難,最重要的是不要再付出相同,甚至更可怕的代價,近幾年的去脈絡化現象就是最令人擔憂的情景。片段的、當下的、直覺的考量將台灣又繞入一次自我侷限的死胡同中,林宜正期許未來我們能夠藉由新憲法對政府的牽制讓人民回歸到放心的、周延的議題討論,將社會還諸於大眾意識,讓台灣不斷重生復燃的社會力驅動將來。

台灣在不斷蛻變的歷途中仍然還存在著很多待解的問題,鬼島等戲謔字眼圍繞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但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台灣總有些我們說不出口的好;我們出生、成長、甚至歸根營生在這小小的海島上,我們都期許她有更好更美的未來,雖然嘴裡不承認,但總還是希望著共度未來。就像林宜正堅持著台灣之路四十多年毫不遲疑,從學生時代堅持至今,只願做消除威脅台灣自由勢力這一件事,每個人都有想要改變世界,改變生活的夢,但築夢的方式必然不同,制憲興許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唯一的一條路,台灣的未來由所有的我們一起完成一起守護,就像所有正在為台灣不停在奮鬥的人們一樣,我們也終將歸隊奮戰。

火報

《火報》,每天給您最優質的好新聞。 我們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