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催其他國家還債 反映自己陷入經濟困境
吳嘉隆【政經學者】
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對外放款,表面上推動當地國的基礎建設投資,但是由於這些投資缺乏足夠的經濟效益,反而成為財政負擔,最後無力償還,形成所謂的「債務陷阱」。
一帶一路起先的用意是,中國要取得重要金屬或礦產的來源,提供中國發展所需要的原物料。這些基礎建設幫助當地國可以出口原物料給中國。
之後,中國建立對當地國的影響力,包括所謂的紅色滲透,收買當地權貴,提升外交關係。最後,當這些借款的國家沒有辦法償還債務的時候,中國轉成取得機場或港口的租借,發展成海外軍事基地。中國提供的貸款會有秘密條款,例如設立第三方信託帳戶,讓中國可以「插隊」,優先取得貸款的償還。
同時,中國提供的貸款資訊不透明,跳過世界銀行的統計,因為借款的國家擔心自己的信用評等受影響,於是不敢向其他國家借錢,來還償還舊的債務。
現在,中國開始催促這些國家還債,顯示出中國自己的資金吃緊,經濟陷入困境。中國經濟目前有幾個明顯的危機,稱之為三頭灰犀牛。
第一個是人口總數在下降,出生人口創新低,影響到中國的人口紅利。第二是中國陷入債務困境,債務泡沫有破掉的風險,尤其是房地產的貸款,還有地方政府的貸款,都對債務泡沫形成壓力。
第三是與美國的關係轉壞,美國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歐洲推動與中國經濟「不脫鉤,但是去風險」,顯示外來投資在撤出,意味著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結束了,一方面失去國外的出口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企業難以從西方國家取得技術來源,企業競爭力與國家成長動能都將衰退。
當經濟存在增長動能時,會有能力還債,債務危機容易解決。可是一旦經濟進入下行通道,還債的需要已經超過新增加的所得,債務危機於是惡化,這是目前中國經濟的現況。
由於失業率的上升,影響到所得與消費,再影響到企業的營收,陷入惡性循環,使得債務泡沫的破掉,變成中國經濟的頭號問題,於是中國可能陷入「通貨緊縮陷阱」,難以脫身。
日本在泡沫破掉之後所出現的經濟困境,「失落的20年」,可能在中國重演。
【編按:本文節錄自吳嘉隆臉書】
延伸閱讀:新民粹強人侯友宜二次蒙難記
延伸閱讀:為什麼侯友宜民意支持度下滑?
延伸閱讀:變動中的印太經貿秩序與台灣經濟的前景
The post 中國催其他國家還債 反映自己陷入經濟困境 first appeared on 紘威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