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調整價格有貓膩 FSD銷售隱憂拖累股價跌
商傳媒|記者穆大/綜合報導
特斯拉9月推出新款Model 3,儘管售價比市場預期高,不過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同步降價,引發市場擔憂FSD恐怕銷量平平,才會迫使特斯拉大降價來衝銷量。
同時,特斯拉在「高階車款」重啟價格戰,相繼在中國、台灣等地區,大幅調降Model S及Model X售價;逼得比亞迪、蔚來、零跑等中國車企紛紛在近期成都車展中,加入降價優惠行列。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特斯拉官網顯示,Model S、Model X分別從人民幣75萬4900元、83萬6900元,下殺到人民幣69萬8900元、73萬8900元。至於上市6年來首次改款的Model 3,則從人民幣25萬9900元起跳價,一口氣漲約12%。
特斯拉官宣降價後,股價不漲反跌,上週五(1日)終場重挫5.06%、收245.01美元。Canaccord分析師嘉納里卡斯(George Gianarikas)指出,主因是特斯拉同步調降美國市場的FSD(全自動輔助駕駛)價格,由原先15000美元降至12000美元、降幅達20%。
特斯拉3月公布FSD銷量為40萬套,以當時全球銷量約400萬輛電動車估算,相當於FSD普及率僅約10%。分析師認為,特斯拉此舉恐怕是想加速實現「刮鬍刀商業模式(Razor Blade Model)」,也就是以破盤價出售基本品(電動車),靠後續高價出售消耗品(FSD)賺錢,以維持長期浥注穩定營收。
特斯拉主打FSD(Full Self Driving)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圖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儘管期待新版Model 3在第4季增加出貨量,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PO文表達對「電動車手機化」的擔憂,也擔心馬斯克只想加速改變世界,就算殺到沒賺錢也沒關係,拉著大小股東一起陪葬。以下為三大迷思全文分享:
1. 降價搶份額的迷思? 記得手機從feature phone 到智能手機,從3G到4G,4G到5G,每個世代,參與廠商從半導體到組裝,到品牌,都是規格滿溢,盡力降成本,降售價,搶份額,但當降價成為全產業鏈運動,份額的變化就不大。舉Tesla 為例,今年從1Q23開始到3Q23,全產品線平均單價年減超過20%,但其全球車廠營收份額始終保持在5.0-5.5%,大家加速降價只是把10年典範轉移的藍海市場提早變成5年的紅海市場。換另個角度看有些公司因為創新,每個世代的新產品(科技/非科技)貴上一大節,很注重自己提供給客戶的價值(value proposition), 不輕易降價,獲利率越來越高;
2. 降成本就該降價格的迷思?記得以前摩爾定律微縮盛行時,T同學每隔18個月給客戶來個加倍效能,耗能減半,同電晶體單位成本減半,搞得全產業鏈數量的成長被價格的大幅下跌消減大半,記得數十年前T同學總是說,晶圓代工產業長期CAGR 僅有5-10% ,現在反而變成倍數的10-20% CAGR,但現在電腦,手機,電視這些營收占比總共超過60-70%的產品比以前的成長減半,甚至衰退,晶片何來10-20%成長呢?當然就是產業鏈開始懂得漲價賺慢/大錢,而不是降價賺快/小錢。我們回到 Tesla, 全產品線平均成本年減僅有10%,何來降多少成本,降多少價,而且單價降了超過20%,不是把今年數量成長的37%(1.31mn to 1.8mn目標), 打回原型,明年會不會也來個40%數量增長,10%營收增長呢?那40%營收/獲利CAGR,不是要變成10%營收 CAGR,-10%獲利CAGR? 昨天跟好友用餐,好友夫妻最近在美國把Tesla Model S 換成Benz EQS, 是有擔心Tesla 車子科技化,要是產品價格每年砍個20-30%,我們的二手電動車誰要買,不是步入二手電動車保值這麼差,誰敢買新車的惡性循環?
3. Tesla 獲利率第一的迷思?老實說,經過特斯拉今年的自殘大降價,我們並沒有看到其獲利率領先的趨勢維持或擴大,Tesla 全球營業利潤份額反而從去年的12%降到今年的7%,營業利潤率反而從去年的大幅領先同業近11個百分點到今年二季度剩下2個百分點的差異,而其中豐田,現代,Benz,BMW紛紛超車Tesla, 中國上汽,BYD,理想與Tesla的營業利潤率差距拉近, 甚至三季度可能連5%都沒有?意思就是說,Tesla的自殘大降價,是殺敵3000,自損6000,也並沒有加速消費者改買電動車,甚至沒有加速改買Tesla品牌的電動車,可能反而擔心TESLA 品牌電動車的保值問題,可能反而擔心先買先賠錢,撐越久越便宜的惡性循環?Tesla 這群最聰明的管理層腦袋會不知道這結果嗎?還是他們只想改變世界,就像馬斯克說的,殺到沒賺錢也沒關係,拉著大小股東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