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點出MIT晶片製造優勢 強調台灣須捍衛領導地位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報導
國際法官協會年會今(18日)在台登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台灣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優勢」為題受邀演講。張忠謀特別指出台灣在晶圓製造優勢,第一是「人才」、台灣有大量高品質的工程師,台灣18歲至22歲年輕人中大學畢業者多,而技術人員有3年制大專學院畢業的,雖現今3年制大專較少,年輕人大多上4年制的大學,這點比較可惜;但台灣的工程師都願意穿著如太空人般的特殊裝備,在無塵室中工作。
第二是台灣的「流動率低」,張忠謀表示,「台灣的人才願意在晶圓廠的環境中工作,台積電每年離職率約4至5%;美國70、80年代晚期每年離職率15至20%,訓練作業員和工程師需要數年時間,而流動率超過10%,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除此之外,台灣還有「交通方便」的優勢,台積電有3個製造廠、一兩千名工程師可透過高鐵連接,工作地和住處並不是在同一城市,週一到週五在宿舍、週末回家,可能長達半年、一年都是如此通勤,此方式在美國也無法行得通。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演講中強調,全球有25億人每天都會使用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台灣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圖片來源:翻攝畫面
張忠謀聊到他曾讀過一篇報導,全球超過70億人口,有75%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目前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大多都會使用到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因此「台灣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
不過,由於近期半導體市況不佳,《路透》引述不具名人士消息指出,台積電因對客戶需求漸感不安,因此通知供應商延後先進製程製造設備出貨。台積電則對此表示,「不回應市場傳聞」。另外,高盛證券近期也下修台積電2024年的資本支出預估值,由280億美元下修至250億美元。
產業分析師陳子昂認為,市場傳聞仍算符合預期,目前產業產能過剩、庫存去化問題已差不多來到尾聲,雖是好消息,但因先進製程需求,確實沒有大幅噴發,為免產能再度過剩,廠商生產腳步可能暫時趨於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