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越 「竹子外交」現新難度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本周將訪問東南亞三國,4月14日至15日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4月15日至18日訪問馬來西亞和柬埔寨。
習近平在越南《人民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呼籲“要加強在東亞合作”,要加強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瀾湄合作)機制內協調配合。
習近平在文中表示,中國歡迎“更多越南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並“鼓勵更多中國企業赴越投資興業”。他呼籲中越兩國“拓展5G、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合作”,以促進共同發展。
越南謀求中越合作項目,盼達成約40項協議
此次出訪正值中美貿易緊張之際。中美兩國不斷互提關稅,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懲罰性關稅已高達145%。而越南正在就削減美國威脅征收的46%對等關稅進行談判。以期在全球關稅暫緩協議於7月到期後避免正式被征稅。
此次訪問也是習近平18個月內第二次訪問越南,旨在鞏固與戰略鄰國的關系。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商南下以規避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征收,越南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中國投資。
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裴青山(Bui Thanh Son)表示,兩國有望簽署約40項涉及多個領域的協議,並指出,河內希望加強在鐵路、農業貿易以及數字和綠色經濟領域的合作。盡管尚不清楚這些協議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或涉及資金承諾。
越南同意通過使用中國貸款建設與中國相連的新鐵路,這被視為一項提升互信、加強雙邊聯系的重要舉措。但目前尚未公布任何貸款協議。同時,中國也在尋求越南對其國產飛機——如中國商飛COMAC,給予適航認證,以拓展國際市場。這些飛機迄今為止一直難以尋得外國買家。
“竹子外交”戰略 – 在中美之間走鋼絲
盡管中越經濟聯系緊密,南海主權爭議問題頻頻出現緊張態勢。越南對北京在南海問題上日益強硬的姿態感到擔憂。中國聲稱擁有幾乎整個南中國海的主權,但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文萊對此存在爭議。
此外,越南為避免關稅而向美國做出的讓步也可能激怒北京,這些讓步包括限制部分對華貿易,以及允許埃隆·馬斯克在越南部署“星鏈”(Starlink)衛星通信服務。
越南近幾個月來已對多種中國鋼鐵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並取消了對低價進口包裹的稅收豁免,以控制廉價中國商品的流入。
長期以來,越南一直奉行所謂“竹子外交”戰略,即努力與中美兩國同時維持良好關系。
但習近平在其署名文章中堅稱,北京和河內可以通過對話解決這些爭端。習近平寫道:“我們要妥善管控分歧,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在有關南海問題上習近平認為中越兩國“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好海上問題。”
塑造自身為穩定替代者
習近平此次東南亞之旅還將前往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兩個國家也面臨分別高達24%和49%的美方關稅威脅,近期已主動與美方展開溝通,尋求豁免。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越南是2024年東南亞地區中國商品的最大買家,全年進口額達1619億美元,其次為馬來西亞,為1015億美元。
特朗普本月宣布了全面加征關稅,導致全球市場陷入混亂,隨後又基本撤回。相較於反復無常的特朗普,北京則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穩定的替代者。
習近平因此在文中重申北京立場,即:“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盡管並未直接點名美國。習近平還敦促中越兩國“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未定,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 從而“為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法新社 路透社)
作者: 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