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秋冬還是揮汗如雨? 「多汗症」治療的新進展!

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冷氣團來襲天氣變冷,但多汗症患者即使身處冷濕冷環境仍是汗流浹背。一般而言,「多汗症」患者的感受和季節並無必然關係,冬天天冷但身上一直覺得濕濕的,多數患者反而覺得比夏天更為難受。長期的多汗症困擾,對患者造成身體和心理的負擔,也嚴重影響患者的自尊心、社交生活、親密關係和職業生涯。

台北榮總皮膚科部陳志強主任與陳景立醫師共同撰文指出,近年來,對出汗的生理機轉更加理解,治療多汗症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元。「多汗症」治療的新發展,包括多種外用抗膽鹼藥物的發展和肉毒桿菌素由注射發展到外用脂質乳霜。此外,微波、雷射和微細射頻針等儀器也被發展用來治療多汗症,讓多汗症患者有了更多選擇。

陳景立醫師指出,多汗症(Hypertrichosis)的定義為病理性的過度出汗,臨床上可依照部位分為局部性或廣泛性多汗症,依照病因則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多汗症。原發性多汗症通常於兒童或青春期開始發生,於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1-5%,最常見症狀為腋下或手腳掌的局部出汗,造成機轉仍不明。次發性多汗症則多因共病症(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或藥物使用所造成,發燒、懷孕及停經症候群等),多以全身性出汗為表現。

針對多汗症的治療,輕中度多汗症的以鋁鹽為一線治療,若治療反應不佳,則可以根據部位有不同的二線治療選擇。腋下多汗症可考慮接受肉毒桿菌素皮下注射、口服抗膽鹼藥物、外用抗膽鹼藥物或是接受微波治療,頭臉部的多汗症則考慮加上口服抗膽鹼藥物,多汗症手腳掌則可以嘗試離子導入、肉毒桿菌素皮下注射和口服抗膽鹼藥物。但陳景立醫師文中也特別指出,多汗症的治療目前仍未有國際統一的治療指引,因此應由醫師及患者共同討論並依照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做決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