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大學生情緒問題日益嚴重 教育應改變學習方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通貨膨脹、生活的壓力,以及大選過後、聳動的社會新聞事件…,不時都處在一個情緒紛亂的大環境裡,選後的低迷混亂風氣,讓原本可專心學習的新鮮人們,掀起學習與就業兩頭燒的焦慮感。勤智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智為,常受邀到台灣各企業與各大學演講。近年不僅上班族越來越不快樂,也越來越多校內的大學生,對自己大學生活不滿意也不快樂。近年學校方面雖也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已有很多所大專院校給予大學生「心理健康假」,讓大學生面對情緒或壓力困擾時有一個調適的時間,但長此以往並無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勤智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智為演講中指出,台灣教育讓學生從小到大都將時間心力,花費在學習國英數..等基礎學科,較少讓學生學習並關注自身的情緒問題。(圖/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提供)

楊智為指出,在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演講時,常跟來自不同校系的大學生探討一個問題,「你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課題會是什麼?」,很少聽到大學生回答的答案是:學習「微積分」、「線性代數」,而回答的答案大多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如何面對壓力」、「改善與家人朋友的人際關係」。近年來各大書店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多與心靈相關,而《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更是長年居冠。多年前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則是《幸福學》。然而台灣教育讓學生從小到大都將時間心力,花費在學習國英數等基礎學科,較少讓學生學習並關注自身的情緒問題。

探討情緒從何而來?楊智為表示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自己的心情不佳都是外在環境所影響的,例如:別人說了什麼話或是做了什麼事,因而引起情緒變化,但若深入去瞭解一個人情緒問題的根本原因,則發現這是從過往「生命經驗」中累積而來。小時候在家中被父母責備,心情會覺得難過,進到校園中被師長責備,也同樣會覺得難過,只要遇到類似的情境都會引起相應的情緒。生活中總是滿足他人期望,在家裡滿足父母期望,在學校滿足老師期望,未來進入職場,過度滿足老闆期望。大學生應注意瞭解問題形成的關鍵因素後,不要再把不如意的心情與責任推給別人,然而轉換「心情」一定要先從轉變「想法」開始。

淨空法師說「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但情緒的課題在成長的過程中卻鮮少去瞭解與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好情緒的學習與管理,楊智為建議除了要坦然接受自己外、也要瞭解情緒的演化、找到克服焦慮的方法、及確認自己人生的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