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公共藝術突破600件 取材在地故事傳遞記憶溫度
在城市街角遇見公共藝術,不妨停下腳步,看作品說故事!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今(19)日公布,截至112年底,全市公共藝術作品已累計達到603件。其中112年度新增31件,多件作品透過藝術家豐富的媒材與造型表現,連結在地歷史與產業故事,值得放慢腳步,細品藝術承載的豐富記憶與溫度。
文化局表示,近年來市府積極推動公共藝術設置和教育推廣,打造幸福宜居的美學城市,作品形式多元、琳琅滿目,涵蓋傢俱設施、立體雕塑、馬賽克拼貼及壁畫等,點綴全市山、海、屯、城的公共空間,帶來嶄新風貌和美感,其作品蘊涵許多在地故事和歷史記憶,引起觀眾共鳴。
文化局指出,如去年完成的臺中捷運G3備援行控大樓公共藝術品「尚水」,由藝術家鄭月妹創作,雕塑家蕭明瑜、藝術家陳煜權及建築師戴宏一共同製作,呈現過去北屯舊社引用大甲溪分支渠道水源,灌溉種植菸草的歷史記憶,讓隨著工商業發展而逐漸消失的菸草田及水圳,透過公共藝術的轉譯,永續保存「農與水」的記憶。
坐落於台糖寶文段出租住宅的公共藝術品「Bella vita美好森活」,由藝術家賴亭玟與馬君輔設計。藝術家賴亭玟表示,這件作品從「家」聯想至「生活」,尋覓屬於不同時代、族群對於家的印記與物件,將老櫃、床桿、木椅、藤編、海棠花玻璃等媒材,拼貼聚合成「家」的空間概念與記憶,勾勒美好生活意象,也呼應政府安心住宅政策的核心價值。
此外,豐原運轉中心的公共藝術品「運轉城市」,由阿木司藝術團隊創作,以「城市堆疊、樹冠棲居」為概念,訴說城市發展與交通密不可分的關係。創作者林建佑說,「運轉城市」作品由多個圓盤組成,融入鄰近的東勢、新社、石岡等行政區特色,呈現交疊與疏離的意象。乘客抬頭時,可以欣賞圓盤間輪流轉動,就像客運班次來來去去,並透過作品的鏡面反射,感受山城相連的歷史軌跡。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去年還有許多有趣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位於梧棲國小,由藝術家周承恩、徐書雲創作的「嬉游趣」,以及臺中市立圖書館上楓分館由藝術家郭國相創作的「育樹臨楓」,為開放空間增添活潑的氣息。當市民朋友在城市轉角與公共藝術作品不期而遇時,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賞,也歡迎至臺中市公共藝術網(https://publicart.taichung.gov.tw/)查詢更多公共藝術作品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