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武器今昔
(德國之聲中文網)所謂太空武器,即可以指部署在地面的反衛星武器,也可以是部署在太空、針對其他航天器或者地面目標的武器系統。根據公開的資料,太空武器目前並沒有得到太多應用,這主要是因為其技術尚不夠成熟。
“俄國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的說法目前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根據白宮方面的最新解釋,這很可能是俄羅斯正在研發的一種反衛星武器,它本身就是一種衛星,能夠在繞地軌道上攻擊別國的偵察或者導航衛星。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偵察衛星以及導航衛星也是軍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被認為是太空武器。
現代戰爭離不開偵察衛星、導航衛星以及通信衛星的支持。比如在烏克蘭戰場,偵察衛星迅速向情報及指揮人員發送戰場影像,通信衛星保障軍隊內部的加密通信,導航衛星更是不可或缺。破壞敵方的衛星,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因此,自人類步入航天時代伊始,各國太空軍事化的腳步就不曾停歇。美國軍方在50年代末就利用轟炸機在高空試射過不怎麼精准的反衛星武器。蘇聯在60年代進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也同樣沒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美蘇兩國還都曾發射核彈到太空進行試爆,其產生的電磁脈沖導致多枚其他衛星工作異常、地面通信網和電網癱瘓。
到了80年代,美蘇兩國都進一步加大了太空武器的研發力度,不過最終都應成本過高而放棄。
國際條約禁止部署但不禁研發
伴隨著太空武器的研發,各界也愈發擔憂其危害。和飛機不同,衛星被擊毀後並不一定會墜落地面,而是會變成成千上萬的碎片威脅繞地軌道上的其他航天器。就在2021年,俄羅斯的一次反衛星武器試驗擊毀了一枚前蘇聯的報廢衛星,其碎片一度威脅到了國際空間站。
為了抑制太空武器的危害,由百余個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外層空間條約》於1967年生效。該條約禁止各國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禁止在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上設立軍事基地。而美蘇兩國雙邊簽署的一份條約,更是在1963年就禁止繼續在外太空試驗核武器。
盡管各國尚未違反條約在外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其他方面的相關研發卻沒有停止。幾年前,中國方面測試了一枚具有機械臂的衛星,能夠抓住其他航天器並帶離原有軌道;按照官方說法,這種新型衛星旨在應對日益增加的太空垃圾,但是分析人士擔心可能另有軍事用途。
俄羅斯也研發出一種被外界稱為”套娃”的衛星,能夠在軌道上釋放出一枚小衛星,後者則能夠射擊其他航天器。2019年,一枚”套娃”衛星一度接近美國的一枚偵察衛星。
美國太空軍司令部也曾在2021年透露,正在研發基於激光等”定向能”系統的太空武器。
(綜合報道)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