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與軍費增幅?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總理李強週二(3月5日)在全國人大會議首度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將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並重申了強調「高質量發展」等說法。
中國今年訂定的GDP增長目標與去年相同,符合許多海外專家的預期。不過,投資人並未受到官方增長目標的刺激。
5日上午,香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達2.6%,是1個多月以來最大跌幅;滬深300指數亦有震盪。分析指,這顯示市場對於人大會議首日的失望情緒,因為投資人希望看到更強力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
延伸閱讀:中國兩會聚焦經濟 人大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路透社引述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分析師羅念慈觀點稱,北京設下5%的目標,藉此來「管控市場預期」,如果領導階層能夠「繼續堅定推動寬鬆措施一段時間」,這個目標就會是現實的。
中國東吳證券分析師陶川(Tao Chuan)則認為,去年的統計比較基礎較低,但今年不像去年,因此要實現5%的經濟增長會更困難,設下這一目標可能代表北京領導階層願意支持經濟成長。
經濟措施有哪些?
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大體延續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基調,著重於「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李強稱,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的「經濟恢復發展本身有不少難題」,且有「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但在中共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
報告內關於政府「工作任務」部分,第一條則提及此前各界關注的「新質生產力」,簡言之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欲促進產業鏈與供應鏈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等面向。隨著美國擴大限縮對中國的科技出口,中國盼能實現本土科技自主、降低對國外供應商的依賴。
財政政策方面,李強表示「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赤字率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
外界最關注的則是「超長期特別國債」。李強宣布,該特別國債從今年起將連續發行數年,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目的是為了「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的資金問題……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延伸閱讀:解碼中國:經濟下行陰影下的兩會
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述仲量聯行(JLL)經濟學家龐溟觀點指,此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且可依市場和經濟情況,在適當時機發行,以保障靈活性。
彭博社則分析,此舉顯示北京面對地方債台高築,嘗試把支出「集中化」;法國興業銀行亞太經濟學家姚煒(Yao Wei)形容這是「非常必要之舉」,因為「從整體財政融資情況看來,地方政府顯然缺乏財政資源……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國家以中央政府的信用來借貸」。
軍費與兩岸議題
軍事方面,中國今年軍費支出增幅達7.2%,與去年相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10年多內,中國的軍費支出增加了1倍以上,從2013年的7200億元,提高到今年的1.67萬億元。
在工作報告內,李強針對港澳強調「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以及「愛國者治港」和「愛國者治澳」原則;針對台灣則重申「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並稱「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對此,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回應,李強說法是「老調重彈」,並重申「任何扭曲台灣主權地位的說法,都不會改變台海現狀及國際公認客觀事實」。
路透社分析指,今年官方對台用詞更為強硬,省去了「和平統一」一詞。這不是北京第一次這麼做,但用詞的改變仍被視為對台立場可能有變化的可能跡象。
大西洋理事會政治學家宋文笛表示,北京對台措辭是「適度的強硬」,「在對台更強硬,以及穩定與台灣的國際盟友關係之間,北京似乎是在尋求平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防專家李明江認為,即使中國經濟問題嚴峻,台灣仍然是北京國防支出的重要考量因素。他稱:「中國展現出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強化軍力,要在別無選擇開戰的情況下準備好打贏戰爭。」
中國的鄰國以及美國密切關注北京的國防預算。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認為,在解放軍努力實現習近平「2035年全面現代化」的目標之際,購買新裝備可能會成為國防預算內最大的一筆支出。根據IISS數據,今年是中國連續第30年增加國防預算。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