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結束?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半年來首次上揚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9日最新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新上揚,是面臨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攀高等多重危機困擾的中國經濟近期為數不多的好消息。就在一個月前,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剛剛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重挫0.8%。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指出,2月CPI重新上漲主要歸因於食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她指出,春節期間食品消費需求增加,且部分地區雨雪天氣影響供給,鮮菜、豬肉、水產品和鮮果價格都顯著上漲;非食品中,春節期間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旅游、電影及演出票價格漲幅在12.5%-23.0%之間;此外,受國際油價上行影響,國內汽油價格由上月下降1.0%轉為上漲2.0%。
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在春節期間通常都會出現上揚。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漲幅有所減小。
品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對法新社表示,考慮到春節的因素,現在斷定中國通貨緊縮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內需依然相當疲軟,新房銷售也未能趨穩。”
就在同一天,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滑2.7%,降幅比1月份進一步擴大。首席統計師董莉娟指出,降幅擴大主要是因為春節前後工業生產處於傳統淡季。
通縮泥潭難以擺脫
一星期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降低到49.1,連續第5個月低於50的枯榮線。
就在幾天前,中國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表示,本年度的經濟增長目標是5%。但他承認,鑑於經濟面臨的阻力,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通貨緊縮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雖然價格降低可能提升居民的消費意願,但是消費者也可能寄希望於價格進一步降低從而推遲購買,進一步加劇價格下滑的惡性循環,從而對宏觀經濟構成威脅:需求不足可能會迫使企業削減生產、凍結招聘或解雇員工,同時還不得不對現有庫存產品打折傾銷。這意味著即便生產成本保持穩定,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會下滑。
不少投資者呼籲北京當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提振疲軟的經濟。不過,中國經濟主管部門本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表示,本年度財政赤字目標依然設定為GDP的3%,與去年類似。這也意味著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出台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
(法新社等)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