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弱勢的總理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雖然今年獲准采訪人大會議的外國記者人數之多,是過去幾年不曾有過的,但隨著人大會議的總理記者會被取消,記者們也就成了這場”政治秀”名副其實的看客,中國政府也變得比以往更加難以接近。這篇題為《弱勢的總理》的評論寫道: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執政的過去幾年當中,人大會議後的總理記者會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即興和火爆場面。記者必須提前數天提交問題。現如今,總理記者會徹底成為歷史。這一方面說明中國政府正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另一方面,此舉也很能說明總理的地位。政府總理失去了記者會這一舞台,說明也許他根本就沒有那麼重要。
對於總理來說,記者會是一個讓自己脫穎而出,展示個人施政風格和政治取向的絕佳場合。然而,在當下要求絕對效忠習近平政治氛圍之下,突出自己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李強不斷減少自己在政治上出頭露面的機會,也是為了杜絕任何他對習近平構成挑戰的傳言。在其前任李克強任內,類似的傳言就曾不絕於耳。李克強卸任總理之後不到一年,就因心髒病去世。
李強顯然不願意引起過多關注。同其前任相比,李強顯得沒有任何棱角。李克強總理任上曾多次前往洪水災區或疫情地區進行視察,而李強則很少采取這類行動。李克強較為親民的政治風格,使他很受民眾愛戴。盡管李克強也是這個體制的一員,但他偶然也會發表個人的觀點。相比之下,李強則是一個循規蹈矩的體制內人士。”
《新蘇黎世報》評論寫道,李強在地方任職期間,曾獲得過重視企業和有務實精神的美譽。因此,中外很多人士,都曾希望李強就任總理後,能夠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新意。
“畢竟李強被視為習近平的親信,深得習的信任。因此,同李克強相比,李強也許能夠對習近平施加更大的影響,比如改善外國企業和投資者的條件等。
然而,《南華早報》的一份分析卻顯示,李強就任半年以來,雖然比其前任李克強在中國境內出行的次數更多,但會晤外國使節和經濟界代表的次數卻明顯更少。總理所能扮演的角色似乎越來越有限。習近平則在進一步穩固權力。”
中國電動車的數據風險
《經濟周刊》發表評論稱, 在談到中國電動車時,歐洲人關注的重點一直是這些車輛是否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補貼,而對中國電動車暗藏的數據風險卻很少顧及。
“這些(中國電動)車在歐洲街頭上搜集的大量數據會造成怎樣的風險,沒有人在考慮這個問題。這些數據會被存儲在哪裡?誰有權查閱這些數據?作為第一步,應要求中方對上述問題予以公開回答,並以此作為發放進口許可的前提。鑑於上述數據一旦流入中國可能引發的嚴重問題,那種認為單憑《數據保護條例》就可高枕無憂的想法,或許日後會被證明過於草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