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會通過加薩停火決議 各方反應如何?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事將近6個月之際,聯合國安理會週一(3月26日)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應「立即停火」直到4月9日穆斯林齋戒月結束。
安理會15個現任理事國之中,有14國投下贊成票,美國選擇棄權。此前,安理會曾有4項類似的決議草案未能過關,其中3項是由於美國行使否決權,另一項則在上週遭中俄否決。
中國與俄羅斯上週共同否決了美國提出的加薩決議草案。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批評,美國的草案「拐彎抹角、含糊其辭……為停火設定前提」。張軍認為,這次的草案要求立即、無條件停火,「反映了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對於已經逝去的生命,安理會今天的決議來得太遲了。」張軍指出,安理會決議具有約束力,要求當事方履行聯合國憲章義務,採取應有行動。「在齋月實現停火只是第一步,必須以此為基礎邁向持久停戰。」
以色列不滿、哈馬斯樂見
這項決議的提案國,包含安理會目前唯一的阿拉伯國家阿爾及利亞,還有斯洛維尼亞、瑞士、厄瓜多爾、圭亞那、日本、馬爾他、莫桑比克、韓國、塞拉利昂等非常任理事國。
決議內除了要求休戰以實現「長久、可持續的停火」,亦要求確保所有人質即刻無條件獲釋,並且有必要把人道援助擴大到整個加薩走廊,消除一切阻礙人道救援的障礙。
阿爾及利亞駐聯合國代表本賈馬(Amar Bendjama)說:「巴勒斯坦人民已承受5個月的嚴重苦難……這樣的血洗持續太久,我們有義務讓它結束。安理會總算負起責任了。」巴勒斯坦代表曼蘇爾(Riyad Mansour)則說,這項決議必須成為終結戰事的「轉捩點」。
不過,在決議文內,「釋放人質」並非停火的前提條件,這一點遭到以色列的批評。
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埃爾丹(Gilad Erdan)認為,安理會決議並未譴責哈馬斯,這十分「丟臉」;儘管決議文有批評挾持人質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但除了象徵性的文字,並沒有採取實際措施促進人質獲釋。他表示,經過外交斡旋之後,只要哈馬斯還是拒絕放人,以色列要帶回人質除了透過軍事手段,別無他法。
針對安理會決議,哈馬斯表示歡迎,稱這「確認了雙方都準備好立即展開交換戰俘」。
哈馬斯是伊斯蘭極端主義軍事團體,被歐盟、美國和英國視為恐怖組織,去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據哈馬斯控制的加薩衛生部數據,至今約有32000名巴勒斯坦人喪命;以色列政府則指出,有超過1100名以色列人死亡,200多人被綁架。
美國棄權之舉象徵立場轉變?
美國此前多次否決聯合國通過類似的停火決議。有分析認為,美國不再行使否決權,代表華府立場出現重大轉變。
雖然投下棄權票,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表示,美方「完全支持」決議文內的關鍵目標,例如推動立即且可持續的停火、確保人質獲釋、減輕人道災難等,而且美國持續透過外交管道,盼能促成這些目標。
格林菲爾德指控哈馬斯阻礙了和平進程;若哈馬斯早前就準備好釋放人質,這樣的決議早在幾個月前就能出爐。她呼籲安理會各國,「明確要求哈馬斯接受談判桌上現有的提議」。
以色列代表團取消訪美
美國雖持續透過軍援協助其盟友以色列,但隨著戰事延燒、加薩死傷人數持續上升,美方也逐漸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有所不滿。
納坦雅胡稱,美國棄權之舉是對先前立場「明顯退縮」,損害解救人質的努力,「給了哈馬斯希望、覺得國際壓力將讓他們得以接受停火,但同時又不釋放被綁架者」。
納坦雅胡辦公室稱,「鑑於美國立場的變化」,決定取消原定訪美的以色列代表團行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表示,以色列此舉「有點令人驚訝和遺憾」,而華府對於納坦雅胡的反應也「有點困惑」。
國際關注拉法局勢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則否認美國棄權代表「政策轉變」。他解釋道,美國支持停火,但因決議文未包含對哈馬斯的譴責,而選擇棄權。
「我們非常失望他們不來華府,讓我們跟他們進行充分對話,並商討替代方案,而非對拉法(Rafah)發動地面攻勢。」柯比說,美國想法不變,仍認為以色列對拉法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會是「重大的錯誤」。
此前納坦雅胡已表示批准對拉法發起地面戰,但國際組織指出,這可能導致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拉法位於加薩南部,被稱為「最後的避難所」,目前有1百多萬人在當地避難。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25日在出訪埃及期間也表示,「絕不能對拉法發動大規模攻勢」。對於安理會停火決議通過,她說感到「鬆了一口氣」。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表示樂見此決議。「實行這項決議,對保護所有平民來說,至關重要。」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