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莫裡斯‧拉威爾:《圓舞曲》
《圓舞曲》是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年3月7日—1937年12月28日)音樂創作中一首重要的作品,也被稱為《大圓舞曲》,完成於1920年春,副標題為“舞詩”(choreographic poem)。
早在1907年,拉威爾就考慮寫一首圓舞曲向約翰·施特勞斯表示敬意。1914年,他構思了一首標題為“維也納”的交響詩。1919年,為和俄羅斯芭蕾劇院合作,拉威爾在這首交響詩的基礎上完成了創作,並將標題改為“圓舞曲 —— 為管弦樂的舞蹈詩”。該作品於1920年12月12日在音樂會上首演,後來拉威爾本人將其改編為鋼琴曲。
圓舞曲德文為“Walzer”,有旋轉、翻滾之意,起源於德國民間舞蹈蘭的勒(Ländler)。施特勞斯家族(The Strauss Family)將圓舞曲發展到最高峰。浪漫時期許多作曲家也寫了不少圓舞曲。拉威爾的《圓舞曲》是維也納圓舞曲形式、速度緊湊,曲風輕快,結合了印象樂派與新古典主義,通過和聲、半音、琶音、滑奏、不和諧音等元素制造出豐富的音樂層次,表現出強烈的故事性和戲劇效果。優雅中透露出狂野,展現了那個時代在音樂家心中的面貌:不協和的和聲與優美的華爾茲形成鮮明的反差,似乎在訴說著作曲家心中的彷徨、悲傷與驚恐。請聽慕尼黑和諧雙鋼琴組合的精彩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