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理肖爾茨周六(4月13日)率領經濟代表團啟程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日的訪問,並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明鏡在線》發表客座評論「肖爾茨必須捍衛德國核心利益」,正如北京自信地捍衛其利益般,以證明現實政治不是卑躬屈膝。
「中國領導人經常警告美國和歐洲不要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肖爾茨在本周六開啟的訪華之旅中應該扭轉局面。
向習近平傳達的最重要信息應該是:中國政府通過不公平競爭和支持俄羅斯,損害德國和歐洲在經濟和安全政策方面的核心利益,這對兩國關系造成了影響。」
「在日益為習近平量身定制的執政體系中,進行面對面的對話是傳遞核心信息和討論有爭議議題的唯一可靠途徑。」
客座評論作者、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指出,盡管德國政府去年夏天制定了「去風險」的對華戰略,但中方仍努力營造兩國關系「一切照舊」的印象。一些德國商界領袖也積極推波助瀾。例如,梅賽德斯奔馳集團首席執行官康林松作為經濟代表團一員,已宣布將在公司的「第二故鄉」中國進行更多投資。
文章寫道,巴伐利亞州長索德爾(Markus Söder )兩周前的訪問也令北京感到高興,因為索德爾以所謂「現實而非道德政策」討好了北京,破壞了德國聯邦政府以及聯盟黨的中國戰略。
「肖爾茨在訪問期間應該表達的是,真正的現實政治與康松林和索德爾那種卑躬屈膝的態度完全相反。正如北京毫不猶豫地捍衛自己的利益一樣,肖爾茨應該自信地做到這一點。」
作者認為,「肖爾茨可以發出信號,表明德國正在努力促進與中國政府在任何可能的領域開展建設性合作,無論是在許多窮國的債務危機方面,還是在努力防止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關系升級方面。
無論如何必須堅持的是: 總理的立場不僅要在政府內部協調,還要與歐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協調一致。習近平將於5月初訪問巴黎。肖爾茨和馬克龍應確保向習近平發出類似的訊息。否則,他們將使自己(和歐洲)在北京面前不必要地相形見絀。」
德國編輯部網絡(RND)發表評論文章「總理的中國行:肖爾茨訪北京受到高度關注」指出,盡管存在各種問題,肖爾茨選擇對話而非敵對是正確做法。
文章以中國軍事戰略家孫子的《孫子兵法》軍爭篇的一句話作為開頭:「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作者推測,博覽群書的肖爾茨對此書肯定不陌生,甚至將在中國行中將這些建議銘記於心。「保持秩序與冷靜是總理喜歡的格言,尤其是考慮到世界各地日益嚴重的混亂和危險時。」
作者Andreas Niesmann指出,對德國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難打交道的國家之一。「在經濟上,沒有中國幾乎什麼都行不通。許多德企依賴於這個巨大市場。過去,中國的商業前景是如此誘人,以至於德國企業管理層對北京政府做出了許多讓步,以便以某種方式獲得准入的機會。」
評論寫道,中國對德國消費者來說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在越來越多經濟領域成為德國工業的重要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在德國看來,中國在政治上也扮演著越來越棘手的角色。除了中國國內被譴責的侵犯人權行為外,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侵略性與日俱增,努力擴大再歐亞非的影響力,更公然威脅對台灣發動戰爭,並且似乎堅定不移地支持俄羅斯。
作者提問道:德國、歐洲和西方應該如何應對這個令人不安同時又非常重要的國家?
「不能天真,這是肯定的。柏林受到西方伙伴的特別關注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俄羅斯問題上,德國的『貿易促進轉變』方針遭遇慘敗,德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高出許多倍。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合理的不信任和對局勢升級的足夠防備是絕對必要的。」
「與此同時,像美國大部分政策那樣敵視中國政權毫無意義。沒有中國,西方幾乎無法解決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無論是氣候變化、物種滅絕、飢餓還是戰爭。」
「因此,盡管存在各種分歧,與習近平政府保持對話是正確的。德國的影響力可能有限,但如果不是德國總理,又有哪位西方國家元首的聲音會被北京傾聽呢?」
作者總結道,肖爾茨不必像施羅德那樣巴結中國,也不必像默克爾向中國示好。「只要相互交談,尋找共同點便足矣。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理想的情況下還能避免一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