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習近平來歐洲干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習近平五年來首次出訪歐洲。繼法國之後,他還會到訪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南德意志報》本周五(5月3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寫道:“法國總理馬克龍可以利用與習近平會晤這個機會,強調歐洲的團結,因為中國領導人不止一次被指責想要分裂歐盟……另外一方面,習近平可能會發出警告,歐盟針對電動汽車等眾多中國出口產品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所進行的調查可能會引發貿易戰。由於法國支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北京已經對法國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標題為《習近平來歐洲所求為何》(Was Xi in Europa erreichen will)的文章接著寫道:“法國之後,習近平的下一站是塞爾維亞。下周二(5月7日)是位於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北約飛機轟炸的25周年紀念日,他到訪的時間點也具有象征意義。歐洲外交關系協會的歐中關系專家巴庫爾斯卡(Alicja Bachulska)表示,對習近平來說,這是一次標志性的訪問,可以向國民以及南方國家民眾指出以美國主導的防務聯盟的雙重標准。習近平想要表明,北約並沒有創造安全,而是在損害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益。”

巴庫爾斯卡認為,匈牙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特洛伊木馬。這位歐中關系專家指出,匈牙利吸引了不少中國投資,比如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汽車制造商比亞迪也正在匈牙利建廠。而作為回報,習近平也許期待,例如在貿易沖突方面,匈牙利會發聲,對布魯塞爾采取批評的態度。文章接著寫道:“但即使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想利用北京的訪問來抗衡來自布魯塞爾的壓力,歐中關系專家巴庫爾斯卡認為,比起中國,顯然歐盟對匈牙利的重要性要更高。例如,該國並沒有否決對協助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行動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而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方面,在歐盟內部被孤立的歐爾班的影響力也有限,因為這是多數決定機制。”

印度,下個世界工廠?

《法蘭克福評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本周五(發表的一篇指出,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計劃旨在將印度打造成世界級的制造中心,成為新型的世界大工廠,下一個中國。自2014年以來該計劃已促使每年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40%以上。微軟、豐田、雷諾-日產和三星等等行業巨頭紛紛在印度投資,作者寫道:“毫無疑問,印度從西方關於多樣化和去風險的討論中受益。西方正在向印度示好,將其視為政治和經濟伙伴。與中國一樣,印度也是一個大國,並且多年來以約7%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在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僅為5.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印度的增長率為6.5%,而中國則僅為4.6%。”

文章作者Christiane Kühl接著寫道:“就像曾經的中國,新德裡正在以經濟特區、稅收和土地購買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者。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近幾十年來,投資資金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繁榮,但如今,外企和外國政府正在尋找替代生產地點。比如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迄今為止富士康主要在中國生產蘋果手機等產品。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投資27億美元,該公司去年12月宣布了這一計劃。富士康已在印度另外兩個邦開展業務。”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印度欲借西方助力 趕超經濟大國中國:力爭成為新“世界工廠”》(Angriff auf Wirtschaftsmacht China: Indien will mit Hilfe des Westens zur neuen „Werkbank der Welt“ werden),作者寫道:“去年,擁有14.3億人口的印度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的勞動適齡人口略低於10 億,年齡中位數僅為28歲。在中國,年齡中位數為39歲,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印度的工資和企業勞動力成本明顯低於中國。”

然而,許多印度年輕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工程師和科學家以及技術專業的培訓方面,中國擁有較大優勢。制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份額停滯在15%,盡管莫迪在2014年宣布要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5%,從而創造1億個就業崗位。但這一目標並未實現。超過四分之三的印度人仍在灰色經濟領域工作。因此,印度迫切需要改善其教育體系,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另外,印度大城市仍然面臨著嚴重的霧霾問題,高關稅和腐敗猖獗問題也有待解決。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