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返半導體產業競技場 勝算幾何?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年來,在戰爭、關稅和疫情等負面因素加劇全球貿易動蕩的背景下,日本開始努力重建國內半導體產業,它曾經主導過高性能電子市場,直到目前仍然擁有某些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讓韓國等國家大規模生產基本芯片,因為當時這個行業的利潤不高;人們的共識是,即便日本依賴進口半導體,國際貿易也不會受到阻礙。
然而,這一認識發生了變化,東京大學科技政策問題教授鈴木一人(Kazuto Suzuki)這樣說道。在接受德國之聲(DW)采訪時,他指出,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對全球產生了影響,“日本、歐洲和美國都突然面臨芯片短缺,這讓日本政府意識到,如果國內產業不想衰退,我們就需要擁有自己專門的供應鏈。”
鈴木教授補充說,最近,日本政府的緊迫感進一步加劇,因為特朗普政府2.0推行的政策阻礙了全球自由貿易。
日本不太可能重返全球半導體霸主的地位
“對政府來說,最最要的是確保經濟安全,”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東京分部半導體行業專家達米安·童(Damian Thong)表示。“日本政府認為,至關重要的是確保日本在半導體領域具備獨立的生產能力,滿足本國制造商的需求,” 他在接受德國之聲(DW)采訪時說道。
米安·童認為,過去幾年的人工智能熱潮進一步吸引了政府對該行業的關注。然而,盡管存在這些需求,他認為日本不太可能重返全球半導體霸主的地位。
“日本政府並不打算在全球範圍內擴張,”米安·童對DW表示,“它只希望維持自身的產業規模,同時保持足夠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以便讓其他外國企業願意來日本設立自己的芯片制造工廠。”
日本政府扶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
圍繞以上目標,日本正在實施“雙管齊下”的戰略,以促進本土半導體生產。首先,日本政府在2021年邀請全球芯片巨頭台積電(TSMC)與索尼(Sony)及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電裝(Denso)合作,在日本南部的熊本縣成立一家工廠。該項目總投資合約80.1億美元,其中40%以上由政府融資。
該廠主要生產22納米和28納米芯片,這些芯片廣泛應用於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由於市場需求增長,TSMC於2023年宣布在當地建立第二家芯片制造工廠。
另一個核心舉措是在北海道創建一座新型半導體制造企業Rapidus。自2022年以來,日本政府已向該工廠投入數億美元。Rapidus與美國IBM公司及比利時跨大學微電子中心(IMEC)合作,將最前沿的半導體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生產。日本政府最近宣布,在2025年預算中將額外撥款近7億美元支持Rapidus的發展。
鈴木教授總結道,以上項目的“目標是與其他企業合作生產尖端芯片,確保日本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正迅速加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無人機等領域,由於需求巨大,競爭尤為激烈。”
振興半導體產業的最後機會
目前,台灣制造商主導著全球高端半導體市場,但日本企業在生產先進芯片的設備領域仍具有優勢。然而,未來中國可能會擁有這項技術。此外,北京將台灣視為不可分割領土的日益強硬態度,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供應鏈斷裂的擔憂。
鈴木教授表示,日本別無選擇,必須迎難而上,因為“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他還認為,政府正在朝著芯片生產自給自足的正確方向前進。“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擁有制造更優質半導體所需的材料和設備。”
他最後補充道,“政府認為,這是振興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最後機會,因為我們目前仍然擁有具備相關知識的工程師和科學家。”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