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哈貝克訪北京該談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本周將訪問中國。鑑於歐盟上周威脅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懲罰性關稅,相關議題成為哈貝克此行繞不開的話題。《奧格斯堡匯報》發表題為「哈貝克訪問北京必須處理什麼問題?」的評論文章寫道:

「歐洲觀察家驚嘆於中國經濟奇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當哈貝克本周在北京下飛機時,伴隨的是許多公司的擔憂,擔心自己會成為這個新興經濟大國崛起的犧牲品。」

作者Matthias Zimmermann指出,多年來德國經濟極大地受益於中國對德國機械、汽車和化學制品的需求。盡管從長遠看,這些交易並不總是那麼有利,但人們默默接受了這一事實,重要的是能在世界最大市場上參與這場盛宴。「如今,中國對德國汽車業而言是福也是禍。」

「中國的崛起是經過戰略規劃的。中國正努力取得未來綠色技術的全球領導地位,在太陽能和電池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成功。在風力渦輪機和軌道交通工具領域,中國也在激烈爭奪技術領先地位。在電動汽車領域,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會揭示其發展方向。歐盟委員會宣布可能大幅提高進口關稅,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停止信號。」

評論接著提到,中國的成功是靠巨額補貼換來的。「保守估計,補貼金額約佔其GDP的2%,確切數字可能連北京當局也不清楚。幾乎每家上市公司都收到過國家補貼。此外,本土企業還通過更好地獲取原材料、強制技術轉讓和政府的優待等方式獲得優惠。」

歐洲和中國在經濟上比美國更加依賴出口。作者認為,如果貿易受到限制,歐中將兩敗俱傷。然而,開放市場的基本前提是統一的規則。「若中國玩自己的游戲,歐洲就有可能失去技術領先地位。正如太陽能的案例,整個產業領域的消失,會增加人們對不尊重歐洲價值觀的獨裁政權的依賴。因此,歐盟和中國的關系現在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北京必須決定,是否要將大肆宣揚的合作置於追求全球主導地位之上。哈貝克必須傳遞這一信息。」

《商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正推動它實際上想避免的惡性循環。

文章首先點出了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許多中國年輕人失業,工業生產仍然疲軟,房地產行業也尚未擺脫危機,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日益明顯。部分工業生產領域,例如汽車行業,正陷入一場毀滅性的價格戰。此外,中國的人口發展趨勢將嚴重限制其未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增長潛力。

「目前,中國政府正被與歐盟和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沖突所困擾。人們對政府解決長期經濟問題的信心正在減弱。中國對歐盟加征電動汽車特別關稅所做出的回應-目前是針對進口豬肉的反傾銷調查-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明確的貿易政策信號,並支持本國的畜牧業。但最終,這只會推動行動與報復的惡性循環,而這其實是中國想要避免的。」

「至少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總理李強對澳大利亞為期四天的訪問,其目的是修補與貿易伙伴破裂的關系,最終解決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原材料的爭端。中國領導層終於再次采取溫和態度,這是件好事。然而,這並不能解決中國未來幾十年將面臨的人口老齡化等緊迫的長期問題。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目前的中國行也不太可能有助於緩和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雙邊關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