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哈貝克訪華:歐盟關稅不是「懲罰」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是自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額關稅以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歐洲官員。

中國在哈貝克周五(6月21日)到訪前曾警告,與歐盟在電動汽車問題上的摩擦升級可能引發貿易戰。

哈貝克周六上午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共同舉行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首次高級別對話。他在會上表示:「重要的是要理解,這些不是懲罰性關稅。」

哈貝克指出,美國、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家使用過懲罰性關稅,但歐盟沒有。「歐洲的做法不同。」

他表示,過去九個月來,歐盟委員會詳細審查了中國企業是否不公平地從補貼中受益,任何由歐盟審查引發的反補貼措施「不是懲罰」,這些措施旨在弭平中國企業從北京獲得的優勢。

「應該實現共同的、平等的市場准入標准,」哈貝克說。

哈貝克對鄭柵潔表示,歐盟擬議的關稅旨在與中國公平競爭。

鄭柵潔則回應道,歐盟為眼前一時之利對中國電動汽車增加關稅,長遠看這些行為不利雙方,有的甚至損人不利己。「中國也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鄭柵潔還否認了不公平補貼的指責,稱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在激烈競爭中培育的技術、市場和產業鏈綜合優勢的結果,是市場規律發揮了作用,「是『競爭』出來的,而不是『補』出來的,更不是什麼不公平競爭」。

在與鄭柵潔會面後,哈貝克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會談。王文濤表示,他將於周六晚上通過視頻會議與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討論關稅問題。

德副總理警告中國俄羅斯立場的後果

哈貝克在會議上還再次警告中國政府,若其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將面臨經濟後果。

哈貝克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直接影響到德國和歐洲的安全利益。

哈貝克強調:「如果不存在這場戰爭或中國對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支持,我們在分析對原材料和技術產品的依賴性時,處理方式會有所不同,而且肯定不會那麼嚴厲。」

他補充道,事情無法分開看待。「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直接關系,已經受到了負面影響。」

氣候對話

雖然貿易緊張是會議討論的關鍵話題,但會議的目標是加深兩國在綠色轉型方面的合作。

這是繼德國和中國自去年六月簽署氣候變化與綠色轉型合作機制諒解備忘錄以來,首次舉行的高級別對話。

兩國承認對防止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升高1.5攝氏度負有特殊責任。科學家認為,這一溫度水平對防止最嚴重的後果至關重要。

國際能源署(IEA)六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近3.5億千瓦,佔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這一速度,今年可能會超越其2030年的目標。

哈貝克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表示贊賞的同時也指出,不僅要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要看二氧化碳的總體排放量。

2023年,煤炭仍佔中國電力供應的近60%。鄭柵潔表示,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

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煤炭消耗量佔全球總量的近75%,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傾向於優先考慮能源安全、可用性和成本,而不是碳排放量。鄭柵潔說,中國建設煤電廠是作為一種安全措施。

哈貝克回答道:「我仍然認為,如果考慮到可再生能源對系統的影響,煤電的巨大擴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哈貝克周六午後飛往上海,主要在當地進行經濟方面的活動。周日哈貝克預定訪問杭州,之後返回柏林。

(路透社、德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