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中就數據跨境流動設立交流管道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數字事務與交通部長維辛(Volker Wissing)周三(6月26日)告知,德中兩國就跨境數據傳輸簽署了一份意向書,為實現汽車廠商將數據傳輸到德國邁出了新的一步。正在中國訪問的維辛周三會晤了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

迄今,在中國運營的外國廠商將數據傳輸到境外遇到很高的門檻,同時,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在他們的市場上收集數據帶來的潛在安全風險也深感擔憂。

今年4月份借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之機,德中兩國就自動駕駛達成合作協議,現由德國數字事務部長與中國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簽署的這份諒解備忘錄,進一步推進了雙方的合作,同時也是對上一個協定的補充。

維辛部長表示,在充分考慮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同時,盡可能讓數據自由流動是至關重要的。他說,這份《關於中德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為建立對話機制提供了基礎。”通過意向聲明,我們在兩國之間創立了持續的交流管道,並建立對數據政策法律框架的共同理解。”

對跨進數據傳輸先緊後松動

對數據進行規範和管理勢在必行,因為自動駕駛汽車收集海量關於乘客和駕駛員行為以及汽車周圍環境的數據。

2022年,中國監管機構開始收緊向境外傳輸數據的相關規定,擬禁止智能汽車直接向國外傳輸數據,包括大眾這樣在中國經營分公司或合作公司的企業,但遭到在華外企以及商會的強烈反對。

但去年9月開始,中國的相關規定開始出現松動跡象。到去年年底,上海開始准許自貿區外國企業在符合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向境外高速傳輸數據。之後,中國出台了《促進和規範數據跨境流動規定》,按照新規定,國際貿易中搜集到的數據,如不涉及個人信息或其他”重要信息”,則不再需要申報。

(路透社、China Table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