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臺灣新創引領南加州綠色未來 開創太陽能板循環新紀元

為因應全球淨零永續趨勢,即將到來的廢舊太陽能板淘汰浪潮,在產業技術司價創計畫、TREE計畫及國科會的支持下,由國立臺南大學所衍生的臺灣新創鴻躉,以「一站式全自動光電板完全回收設備」之創新技術研發,鎖定光電設置量佔全美三分之一,且身為光電板回收法規先驅者的加州為首要市場,進軍南加州設立太陽能板回收處理廠。並採用經SGS認證99.3%回收率的純物理方式,分解回收矽晶太陽光電板模組。

從太陽能板到日常用品:鴻躉創新回收,廢棄光電板變身高價值再生材料

由國立臺南大學綠能所傅耀賢教授帶領,鴻躉研發太陽光電板板回收設備與相關解決方案,以零污染、低碳排的方式將光電板物料完全回收,再製成為創新再生材料,取代原生材,廣泛應用於綠色生活所需產品。使用永續的創新再生材料,可以減緩地球的資源枯竭狀況,並可顯著降低產品製程的碳排放。

鴻躉獨家開發的回收技術,保留了太陽能光電板材料的物理特性,特別是太陽能板上的玻璃。通過鴻躉技術收集的再生玻璃,有多種應用方式,例如在混凝土生產製程中,再生玻璃最高可取代50%的水泥使用量,顯著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更增加混凝土的強度。

除此之外,針對太陽光電板上回收下來的封裝材料EVA塑膠,鴻躉也率先研發出再生EVA材料。目前全球對於EVA的需求極大,2029年將達到616萬噸,從2024到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09%。EVA應用於太陽能板的使用量佔總需求量的11%,而在運動鞋中的使用量高達50%。然而,直到現在,市場上仍缺乏再生EVA材料。

憑藉鴻躉的創新回收及物料再造技術,不久的將來,消費者很快就可以穿上由太陽能板做成的運動鞋。

破解太陽能板回收追蹤難題,創新平台助力循環經濟

透過將光電板材料保留在經濟體內,不流入自然環境成為污染物,鴻躉的創新回收方法是未來能源轉型許多問題的解方。

太陽能板的成分複雜,從回收處置到回收物料成功被轉化為再製商品,其中間經過層層程序,現行的資訊管理技術難以精準追蹤其路徑。

為了擊潰這個痛點,鴻躉與道易科技合作,以本體論為本,開發名為「EasyCycle.Online」的標準資料平台,可即時追蹤回收資料、碳足跡、及創新物料再利用等生命全循環數據。結合鴻躉的回收和創新物料應用的專長,EasyCycle.Online能夠追蹤每一塊報廢的太陽能板,詳述其再利用方向及相應的環境足跡,產生相對應的「回收履歷」。

此回收履歷依循歐盟「數位產品護照」的框架及規範進行設計,意味著未來回收履歷將可以支持歐盟數位產品護照,往上溯源廢舊太陽能板的來源、及生命終止時的回收處置資料,往下追蹤創新物料升級再造後的新產品生命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