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產電車征稅 歐盟解釋為什麼
(德國之神中文網)歐盟委員會周四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調查報告,報告中詳細說明了歐盟對中國電動車企業征收關稅的理由和證據。調查顯示,中國政府和上汽集團(SAIC)在合作方面表現消極,因此被征收37.6%的最高關稅。相比之下,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由於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合作,分別面臨17.4%和19.9%的關稅。
伴隨報告的發布,歐盟宣布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車征收最高37.6%的暫行關稅,這一措施將於周五生效,進一步加劇了與北京的緊張關系。中國政府已威脅要進行報復,同時這一關稅決定可能成為歐盟在世貿組織(WTO)爭端中的依據。
歐洲車商面臨的“實質性威脅”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其汽車制造商的嚴格控制使得這些企業無法作為尋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市場經營者,而實際上成為政府的工具。因此,報告得出結論,歐洲汽車制造商面臨的“實質性損害和威脅”是顯而易見且迫在眉睫的。
2023年9月初,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產電動汽車在當月舉辦的慕尼黑國際汽車站上贏得廣泛關注。其先進的科技配置,成熟的電池系統以及低廉的價格,引起了許多歐洲消費者的注意。然而就在展會結束的幾天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將展開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她指責中國”借助巨額國家補貼人為壓低汽車價格”。
如今歐盟委員會在調查結果中發現,中國車企獲得的補貼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低息貸款、廉價土地和銷售電動車的直接激勵。這些企業還在電池成本上得到了幫助,而電池是電動車最昂貴的部分。上汽和吉利獲得了“低於適當報酬”的電池,而比亞迪雖然自行生產電池,但也獲得了補貼的電池材料,尤其是鋰。
報告的核心
報告中最具揭示性的是對各公司政府補貼核心類型的詳細分析,並以此作為各公司關稅的基礎。例如,上汽的補貼總計34.4%,其中包括1.38%的國有銀行貸款,8.27%的其他融資形式,8.56%的補助金,2.28%的電動車銷售激勵,0.67%的廉價土地和13.24%的低價電池。比亞迪和吉利的補貼在同一類別中分別總計15.1%和19.72%。
面對歐盟的高額關稅,中國電動車制造商蔚來(Nio)和小鵬(XPeng)周四對法新社表示,他們沒有計劃退出歐洲市場。盡管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車征收高達38%的額外暫行關稅,但小鵬表示將繼續留在歐洲市場,並盡量減少對消費者的影響。蔚來也表示正在密切關注歐盟的決定,並堅稱他們仍然致力於歐洲市場。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歐盟的決定是完全錯誤的,並表示中國電動車的定價系統是市場導向的。他認為,關稅將增加中國出口商和歐盟消費者的成本,並且會影響歐盟的節能和綠色發展目標。然而,他對雙方正在進行的磋商結果表示樂觀,相信雙方有足夠的智慧來平衡各自的利益。
中國實際的意願
作為對歐盟暫行關稅的回應,中國宣布將對歐洲豬肉進行反傾銷調查。2024年年初,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原產於歐盟的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其中法國受到的影響最大,同時這個汽車產業大國也是歐盟內部最積極的呼籲向中國產電動車征收關稅的一方。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欣茨(Julian Hinz)在接受德國電視一台(ARD)采訪時表示,中方目前的反應是一種降溫的舉動。欣茨表示,中國啟動符合WTO規定的調查是其正當權利,並表明他們在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行事。盡管豬肉關稅可能對某些歐洲公司產生影響,但相比之下,中國並未針對其他對歐盟更為關鍵的行業采取反擊行動,這表明中國仍有談判意願。
(綜合報道)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