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風電設備進駐德國沿海

(德國之聲中文網)要想搞清楚一家中國企業究竟有多深的政府背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同中國企業合作時,產生顧慮也就在所難免,而當相關合作涉及敏感基本設施的軟硬件配置時,尤為如此。也正因為如此,對於移動通訊網絡是否可以使用中國通訊設備供應商華為和中興的軟硬件設施的問題,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引起了爭論。

德國政府也對此做出了回應。今年7月11日,德國內政部宣布,“至遲在2026年底前,德國5G核心網內,必須停止使用華為和中興配件,而已經安裝的,則須在2029年前拆除完畢。”按照德國內政部的說法,移動通訊網絡屬於“敏感基礎設施”,因為移動網絡對德國的能源供給、交通、醫療和金融領域至關重要。

風力 – 重要的能源

在此背景下,投資公司Luxcara委托中國企業“明陽風能”在德國近海修建風力發電場的計劃,自然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議。能源供給也屬於敏感領域,而德國電力供給中,風力發電所佔的份額也越來越高。

德國聯邦統計署今年七月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頭三個月,風力發電在德國總發電量的佔比已經高達38.5%。沒有任何一種發電方式比風電發展更快。

為什麼偏偏選中了“陽明”

那麼, Luxcara為什麼偏偏選擇中國企業“陽明”在德國北海興建風力發電場呢? Luxcara高級咨詢師豪格維茨( Lars Haugwitz)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做決定的核心因素是風力發電機的功率,而做決定的基礎則是對各家企業競標資料的全面審核。最終,明陽是唯一一家能夠保障在2028年前提供1.85萬千瓦發電設備的企業。”

在建造海上發電設備方面,歐洲主要有兩家供應商:丹麥的Vesas以及西門子旗下的德國西班牙合資企業 Gamesa。來自《商報》的信息顯示,德國其他一些風力發電場運營商也正在同中國企業洽談合作事宜,其中包括來自埃森市的萊茵集團(RWE)。之所以同中國企業談合作,是因為風力發電機的需求量極大,而歐洲企業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回應德國之聲問詢時,RWE只是表示,該公司旗下的海上風力發電場並沒有使用來自中國的風力發電機,今後建設新的海上風電場時也只會考慮同成熟供貨商的合作。該公司一名女發言人表示,“風電行業必須搞清楚,亞洲供貨商能夠提供哪些產品,這些產品是否能夠滿足質量、安全性以及經濟效益的要求。”

中國的慷慨補貼

Pure ISM 是一家專門從事可再生能源信息安全性研發的企業。企業經理坦騰( Michael Tenten)表示,來自遠東的企業之所以在新技術領域非常具有競爭力,原因有很多,其中“供貨速度快是一個重要原因,而最終選擇中國企業,則往往都同經濟考量有關。”

在中國,綠色能源技術得到了政府的慷慨補貼。《商報》援引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研報道稱,2022年,中國新能源領域上市企業中的99%,都得到了政府的直接補貼。此外,政府還向企業提供了其他優惠,比如方便上述企業獲取關鍵原材料,強制合資企業轉讓技術以及在公共招標活動中提供支持等等。

基爾世界經濟所的調研顯示,中國電動車企業比亞迪也得到了高額政府補貼。該研究所的多澤(Dirk Dohse )對《商報》表示:“比亞迪的例子很能說明中國政府為綠色技術提供補貼的力度和規模。”他表示,政府為電池領域提供的補貼也能令比亞迪從中獲益,因為這樣一來,該企業就可以獲得價格優惠的零配件。

慷慨的政府補貼也令“金鳳科技”和“陽明”等中國風能企業從中獲益。多澤表示:“在價格方面,歐洲企業往往無法同中國企業競爭,但如果沒有了這些補貼,相關的產品就會變得昂貴和稀缺,而這些產品恰恰是德國綠色轉型所需要的。”

安全隱患

這些獲得政府補貼的中國產品,讓歐洲完全看不到競爭取勝的希望。但對中國供貨商的疑慮還另有原因:數據安全。對信息技術專家坦騰來說,問題顯而易見:“設備制造商一般都有自己的控制中心來監控他們建造的風電場。只要這些控制中心不在德國,從境外對設備運營施加不良影響的可能性無法消除。”

不過,對 Luxcara公司來說,數據安全方面的擔憂顯然並不構成障礙:“對機組的整個操控和維護程序,都會在德國境內完成,不會有數據被直接傳輸給設備制造商。”

對坦騰來說,數據安全方面的風險是現實存在的,但這種風險並不具有緊迫性。他對德國之聲表示:“我目前還不知道有任何中國制造商計劃或打算在我們這裡安裝這樣的控制中心。”

他表示,對德國來說,關鍵是要確保設備功能性和安全性的最高標准。“我認為,風力發電機的穩定和安全運行對於保障持續而可靠的電力供給和確保供電安全至關重要。”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Dirk Kaufman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