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因網攻案召見中國大使 北京提嚴正交涉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費雪(Sebastian Fischer)週三(7月3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德方召見了中國駐柏林大使,理由是中國的「國家行為者」涉入了2021年對德國政府機構的網路攻擊。
費雪說:「我們堅決反對此類針對德國的網路活動……並倡導在網路空間採取負責任和基於規則的行為。」他補充道,中國間諜活動和中國網路攻擊所構成的危險「不應被低估」。
對此,中國駐德大使館稱,德方的說法是「無端指責」,中方堅決駁回並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則指控西方「某些政客及媒體」一再「渲染所謂中國網絡威脅」,背後目的是「蓄謀炒作的反華政治操弄」。
這是自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北京武力鎮壓由學生領導的抗議運動以來,德國首次召見中國駐德大使。
德國內政部指出,中國在2021年曾經針對位於法蘭克福的德國聯邦製圖土地測量局(BKG)發動網路攻擊,導致該機構有部分網絡遭到破壞;該單位為德國提供官方地理數據。
該部門稱,德國政府根據其情報部門的訊息,將網路攻擊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國家行為者。
據悉,受到破壞的網絡已重新配置,以確保攻擊方無法再訪問該網絡,BKG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IT安全性。
德國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透過聲明表示,「這次針對聯邦機構的嚴重網路攻擊表明,中國網路攻擊和間諜活動的危險有多大」。「我們呼籲中國避免並防止此類網路攻擊。這些網路攻擊威脅到德國和歐洲的數位主權。」
世界各國指責中國網路攻擊
近年來,包括美國、澳洲、加拿大、荷蘭和印度在內的多國政府,都曾指控中國對政府和私人公司資料系統發動網攻。
2017年,美國新聞雜誌《外交政策》 引述專家的觀點認為,中國擁有一支數萬人的「駭客大軍」。
德國內政部主張,由國家控制的中國「網路行為者」在2023年以公司、官方機構、私人和政治機構為目標發動攻擊,目的是獲取有關德國政府對德國和歐洲外交政策的立場,以及德方與中國的關係等問題的資訊。
德國警告稱,「網路間諜行為者的手段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出現顯著的發展,其影響範圍和有效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預計中國的國營間諜活動和影響力活動將進一步加劇」。
近幾個月來,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因中國間諜活動而引發的緊張局勢加劇。今年4月,德國逮捕了3名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士;歐洲議會的德國極右派議員克拉(Maximilian Krah)的助手因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而被捕。
今年7月,德國表示將從2026年開始分兩階段禁止在德國5G網路的核心部分,使用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製造的關鍵零件。
德國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政府去年制定了一項對華關係戰略,其中提到與亞洲大國的「系統性競爭」以及減少經濟依賴風險的必要性,但強調柏林希望與北京合作應對氣候等挑戰改變和維持貿易關係。該策略招致了北京方面的批評。
(路透社、美聯社、德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