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父親節「4」不遲疑-四風險恐釀非典型口腔癌 王正旭陳菁徽示警

口腔癌高居全國十大死因第六名,每年被診斷為口腔癌人數約8200人,不過研究發現有15.46%的患者是屬於「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的非典型族群,立法委員王正旭與陳菁徽聯合癌症希望基金會選在父親節當天召開記者會,舉出包括「口腔衛生不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反覆口腔潰爛及經常吃過燙食物」等四大風險行為,並提出「四」不遲疑策略,提醒民眾有上述症狀應該立即就醫進行口腔癌篩檢。

住在高雄的張先生過去發現口腔有白斑狀變異後就戒菸戒檳榔,沒想到20年後還是罹患口腔癌。

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的黃先生則是因為上網購買牙套配戴,導致舌頭潰瘍,長期下來罹患舌癌第二期。

他們兩人都是屬於非典型口腔癌的一員,根據統計全國每年有8200人被診斷為口腔癌,其中有高達15.46%屬於非典型族群,由於患者因為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自認非高風險族群反而容易忽略口腔的變化,導致延遲就醫,癌症專家立法委員王正旭因此召開記者會提醒國人注意。

同樣有醫師背景的立法委員陳菁徽則指出四大風險行為潛藏非典型口腔癌的危機,包括口腔衛生不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及反覆口腔潰瘍,其中愛吃過燙食物的民眾更要注意。

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理事長林冠州也分析非典型口腔癌患者可能與基因、生活品質不良及身處高壓工作環境有關。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羅聖典則建議六種自我檢測的步驟。

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副理事長李明志認為應加強第一線牙醫師對相關症狀的敏銳度,鼓勵佩戴假牙的患者定期回診同時也建議篩檢標準增加非菸非酒的患者。
出席的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司長張雍敏說明政府的作為包括製作口腔保健宣導影片及手冊廣發各縣市衛生單位,鼓勵民眾六個月做口腔檢查,高風險族群縮短為每三個月一次,未來也計畫召開專家會議研議,強化跨部會合作以精進口腔癌照護,保護國人口腔健康。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