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名家綜合

中國軍機擾台行為:林澤民教授揭示媒體如何影響台灣民眾情緒

中國軍機擾台對台灣民眾情緒的影響:媒體的中介角色深入解析

2024年8月13日下午2點,中研院政治研究所舉辦的一場學術演講,題為「中國軍機擾台對台灣民眾情緒的影響:媒體的中介角色」。主講者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系教授林澤民(Tse-min Lin),以及影響力數據公司董事總經理陳丕舒(Pi-shu Chen)女士,本次分享探討中國持續對台灣進行空域騷擾行為的背景、動機及其對台灣社會的廣泛影響。

演講內容詳析:中國軍機擾台行為的動機與效果

自2016年以來,中國軍機頻繁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尤其是在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訪台後,這些行為的頻率急劇增加。2023年,中國軍機擾台次數達到新高,單日最多擾台次數達到103架次。林教授指出,這些高頻率的擾台行為不僅涉及到巨大的軍事開支,更可能產生重大的沉沒成本(Sunk Costs)和受眾成本(Audience Costs),這些都對中國政府形成了壓力。

戰略分析:邊緣政策與信號傳遞的雙重作用

林教授的研究深入探討了中國為何採取如此高成本的擾台行為。他認為,這些行為可被視為一種邊緣政策(Brinkmanship),即通過展示強硬姿態,逼迫對手讓步,並且在談判中取得優勢。根據林教授的分析,這些擾台行為同時也是一種信號傳遞(Signaling)的手段,旨在向台灣及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決心與實力,以此來加強其在國際談判中的地位。

在這些策略背後,林教授還指出了這些行為的潛在風險,即使這些信號在國際上未能產生預期效果,中國仍然必須承擔其背後的巨額成本,這將對中國政府構成相當大的內部壓力。

數據分析:媒體在擾台行為中的中介角色

林教授的研究特別強調了媒體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他的研究,媒體如何報導中國的擾台行為,對台灣民眾的情緒有顯著的中介作用。通過大量數據分析,林教授展示了不同政治立場的媒體在報導這些事件時的偏好及其對台灣民眾鷹派和鴿派情緒的影響。

研究顯示,綠營媒體的報導在刺激台灣民眾的鷹派情緒方面尤為顯著,而藍營媒體則相對中立。林教授的數據模型顯示,雖然中國軍機擾台行為對鷹派情緒的直接影響較小,但其對鴿派情緒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大,尤其是在綠營媒體的報導下,這一現象更加明顯。

具體來說,林教授使用了QuickseeK數據資料,自2023年1月至12月的每日數據,通過自回歸分布滯後模型(ADL),分析了中國軍機擾台行為對台灣負面情緒的影響,並探討了媒體報導在其中的中介效果。他的研究結果表明,2023年中國軍機擾台行為對台灣民眾情緒的影響中,77%的總影響是間接的,而這77%通過媒體報導傳遞出來的。

理論框架:跨海峽關係中的賽局理論應用

在此基礎上,林教授進一步探討了跨海峽關係中的賽局理論應用。他將兩岸關係類比為鷹鴿博弈(Hawk-Dove Game),在這一博弈中,如果戰爭的總成本遠超過台灣主權的價值,兩岸之間的博弈將傾向於「台灣合作,中國強硬」的非合作納什均衡。林教授認為,中國的擾台行為實際上是在試圖將這一博弈推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

研究結論:中國軍機擾台行為的長遠影響

林教授在總結中指出,中國軍機擾台行為雖然未能直接改變台灣民眾的鷹派或鴿派情緒,但在媒體的影響下,這些行為對台灣社會的情緒波動產生了深遠的間接影響。綠營媒體報導加劇了台灣民眾的鷹派情緒,而藍營媒體的報導對情緒影響較為平淡。林教授的研究不僅揭示了中國軍事行為背後的複雜動機,也強調了媒體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這場演講將為兩岸關係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持和理論框架,對於理解未來的兩岸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演講者背景簡介

林澤民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隨後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他現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系,並長期參與台灣中央研究院及政治大學的計量方法教學工作。他的研究涵蓋了文學、藝術、政治、社會及文化評論等多個領域,是國際上知名的學者。

火報

《火報》,每天給您最優質的好新聞。 我們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