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報記者 陳銳/報導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加劇,各國科學家紛紛投入新能源的研究,希望找到解決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環境保護之間平衡的方法。在這一背景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突破,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太陽能發電材料,這種材料不僅能夠有效利用陽光發電,甚至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這項研究的背後,是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後Shuaifeng Hu長達五年的不懈努力。Hu博士運用多結技術(multi-junction approach),將多層光吸收材料堆疊在一起,成功研發出一種超薄且靈活的鈣鈦礦材料。這種新材料在光伏發電的效率上有了顯著的提升,從最初的約6%提高至超過27%。相比之下,傳統的太陽能板通常只能達到約22%的效率,這意味著新材料在相同面積下能夠產生更多電力,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參與這項研究的另一位博士後研究員Junke Wang指出,這種鈣鈦礦材料的厚度僅超過一微米,幾乎可以應用於任何表面。這一特點使得它在應用場景上有了極大的擴展空間。研究團隊正在設想將這種塗層材料應用於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如汽車和建築物的屋頂,甚至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背面。這一技術不僅讓我們擺脫了對傳統矽晶太陽能板的依賴,也讓太陽能發電成為一種更加靈活和普及的選擇。
此外,這一創新技術還有望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能源產出。傳統的太陽能發電需要專門的發電場和昂貴的設備,而這種新型材料則可以直接塗覆在日常物品的表面,讓每個家庭、每輛汽車甚至每部手機都變成一個小型發電站。這不僅減少了對大規模基礎設施的依賴,也讓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變得更加普及和容易實現。
隨著這一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應用,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日常物品轉變為能源生產工具的場景。這不僅是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更是人類面對氣候挑戰所做出的積極回應。可以預見,這種新型太陽能發電材料將在未來的能源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