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特斯拉獲得歐盟較低稅率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委員會周二(8月20日)宣布計劃對中國制造的特斯拉電動汽車額外征收9%關稅,遠遠低於中國企業可能面臨的關稅水平。
由於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得出結論,認為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不公平地損害了歐洲競爭對手,歐盟上月在目前10%的關稅基礎上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額臨時關稅。
北京強烈反對歐盟的關稅決定,並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上訴。布魯塞爾對此表示關注,但也表示其措施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
周二,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計劃草案,其中關稅稅率略有調整,但需在8月底之前聽取有關各方的意見,並最遲在10月底之前獲得歐盟成員國的批准。
主要中國制造商面臨的關稅將為:市場領導者比亞迪17%,略低於之前的17.4%;吉利為19.3%,低於之前的19.9%;上汽為36.3%,低於之前的37.6%。
其他配合布魯塞爾調查的中國生產商將面臨21.3%的關稅,略高於之前的20.8%;而那些未配合調查的生產商將面臨最高36.3%的關稅。
馬斯克的中國制造特斯拉——在中國生產Model 3和Model Y——曾要求布魯塞爾為其設定特定稅率,最終委員會決定為其設定9%的關稅,因為特斯拉從中國獲得的補貼少於國內制造商。
其中考量的主要利益包括低於市場價值的電池供應、低於市場價值的土地使用權以及各種中國對出口企業的補貼。
歐盟委員會還決定,參與中國合資並從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的歐洲制造商將適用其中國合作伙伴的稅率。
受影響的歐洲公司包括德國的大眾和寶馬,它們擔心歐盟的關稅可能會損害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因為它們在中國有重要的商業利益。
歐盟委員會的平衡行動
在歐盟發表有關電動車關稅的計劃草案之後,中國歐盟商會(CCCEU)發表聲明稱,“對歐盟委員會的保護主義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聲明中提到:“歐盟委員會不公平地使用貿易工具阻礙電動車自由貿易,這種保護主義做法最終將削弱歐洲電動車行業的韌性。”
該團體警告稱:“這將加劇中歐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向全球合作和綠色發展發出極其負面的信號。”
歐盟委員會一位官員表示,歐盟執行機構仍然“願意”通過不訴諸關稅來解決貿易爭端,但關鍵在於中國。
該官員表示:“我們認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提出替代方案。”
關於自7月5日以來公司面臨的以銀行擔保形式提供的臨時關稅,歐盟委員會表示,已確定沒有法律依據收取這筆資金,一旦最終措施生效,這筆資金將被釋放。
近年來,中國與歐盟在涉及貿易、技術和國家安全的一系列問題上屢屢發生沖突。
歐盟發起了一系列針對中國對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火車補貼的調查,而中國政府則開始對進口的歐洲白蘭地和豬肉進行調查。
但布魯塞爾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試圖捍衛歐洲至關重要的汽車工業並轉向綠色產業,同時避免與北京攤牌。
中國成為電動汽車強國的部分原因在於有針對性的產業戰略,北京向國內企業以及研發投入了大量國家資金。
這種做法使中國企業在提供更便宜、更高效的電動汽車方面獲得了關鍵優勢,超過了沒有得到如此慷慨的國家支持的歐洲汽車制造商。
根據大西洋理事會的數據,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的海外銷售增長了70%,達到341億美元。其中近40%銷往歐盟,使得歐盟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最大出口市場。
(法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