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台積電的危險策略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積電本周在德國德累斯頓 舉行了工廠動土儀式。柏林《日報》(TAZ)刊發評論指出,乍看之下,德台經濟合作是一個雙贏局面,但對台灣而言,多元化是一項危險策略。

作者Fabian Kretschmer寫道,台積電在德國設廠,不僅可以擴大其歐洲市場影響力並吸引專業人士,這筆交易還具有信號效應:“台灣展現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貿易伙伴形象,並借此在政治上爭取其急需的團結。”

“然而,從長遠來看,台積電的多元化布局是一把雙刃劍。”

文章解釋道,不少專家認為,台灣在半導體市場上佔據的主導地位已經形成一種經濟依賴性,這也對中國解放軍產生了威懾作用,因為入侵台灣會對其自身經濟造成巨大損害。作者認為,台積電將生產轉移至歐美日等國,將使台灣的“防護罩”出現漏洞:

“隨著台積電愈發頻繁將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甚至迫於國際壓力不得不遷往其他國家,台灣的無形保護罩就會出現越來越多漏洞。因此,出於自身利益,台灣必須維持這種西方出於經濟原因希望避免的依賴。換句話說,每增加一家海外工廠,中國發動戰爭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會相應降低。”

正訪問亞太地區並參加多項聯合軍演的兩艘德國海軍軍艦可能在9月穿越台灣海峽。據路透社報道,艦長仍在等待柏林對航線下達指示。《柏林報》發表文章“西太平洋的劍拔弩張”寫道:“目前還不清楚德國軍艦將於 9 月從東側(即無爭議的國際水域)通過台灣,還是向西通過台灣海峽。僅僅是對這這樣一次通行的討論,就顯示出德國政府在面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時感受到多大的挑戰。”

鑑於中國和美國之間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有關台灣地位的爭端日趨激烈。“這一爭論也與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之間的制度性競爭有關。從支持‘武裝民主國家’的立場來看,西方對台灣的支持是全球民主國家‘前置防御’的一部分。而反對的立場則認為,圍繞台灣的爭端主要是美國作為超級大國企圖延續其在西太平洋的軍事主導地位。”

文章提到,在柏林討論是否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同日,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在德國總理肖爾茨見證下於德東展開半導體工廠建設。除德國外,台積電也正加速全球布局。

“這些項目也是對地緣政治陰雲密布的一種反應。隨著世界分化為西方和非西方兩個陣營,一個全球化生產和貿易鏈時代即將終結。去風險化一詞成為代表術語:新集結的力量集團尤其在關鍵資源領域追求自給自足。台海戰爭也是未來幾十年的可能發生情景之一。而德國、歐洲或北約是否可能介入,如今已經成為激烈辯論的議題。辯論的核心是一個根本問題:在台灣海峽捍衛的是什麼:大國利益還是德國民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