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北榮復健首創經顱磁刺激結合腦機介面讀腦術 造福高齡與腦中風患者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高齡者與醫界對於神經系統退化問題常束手無策,這些問題包括肌肉無力、容易跌倒、失智失憶、吞咽嗆咳、尿失禁與便秘的問題,影響甚巨,所幸,目前這些難題在醫界已經有了對策。

退化原因

高齡者出現以上症狀,原因除了血管神經退化之外,也多半和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病史有關,由於大腦的小血管病變,造成慢性大腦萎縮、新陳代謝不佳,進而使思考、記憶功能減退,平衡功能不良造成容易跌倒,肌肉力量不足造成肌少症以及吞咽困難問題,缺乏腹部、軀幹大肌肉活動,神經退化造成腸道以及骨盆肌功能不佳,導致便秘以及尿失禁,種種狀況容易造成高齡者,中風或帕金森氏症者臨床症狀每況愈下,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他人。

盛行率

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輕微認知障礙(MCI)盛行率約為16 %,約六人中即有一位,80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為11 %, 85歲以上約為20 %,盛行率隨著年齡逐漸往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大於65歲以上,大約有六分之一的長者有跌倒的經驗,這會限制長者的活動,加劇失智的退化速度。而65歲以上長者中每周有三次以上吞咽嗆咳的機率為21%,每10位就有一位確定有吞咽障礙,吞咽功能退化和吸入性肺炎相關,增加住院率及提高死亡率,不得不謹慎。

經顱磁刺激的適應症。圖片來源: 台灣腦中風暨神經復健協會

衛生單位常常呼籲高齡者多運動,此為最重要且基本的方法,然而,若長者大腦驅動力不足,或認知功能不良,沒有動力,即使勉強去運動,被動式的運動效果亦不佳。

經顱磁刺激術新療法

所幸,近期一種直接刺激大腦,找回大腦動力的「經顱磁刺激術」已趨向成熟,經台北榮總蔡泊意教授團隊於民國99年即開始研究,將此技術應用於退化性疾病與中風疾病。此技術特點為:不需侵入式治療可增加大腦控制力,研究報告指出,可促進腦內小血管生長、神經重建、與大腦新陳代謝,幫助beta amyloid 類澱粉沈積的移除。困難點在於刺激參數設定與定位精準度需講究,此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並非僅靠磁刺激儀器就可解決,優良的操作經驗以及輔助軟體可提升治療效果。蔡教授納入新科技方法,包含虛擬實境輔助系統,腦機介面讀腦術回饋系統,利用即時大腦狀態分析回饋,與磁刺激介入串連。此技術已獲得國家級獎項(未來科技獎與國家新創獎),並於2024第一屆高齡產業博覽會展出。

治療前(左)後(右)對照,藍色顯影較多代表大腦恢復控制功能。圖片來源: 台灣腦中風暨神經復健協會
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發生多年後,磁刺激仍有效力。圖片來源: 台灣腦中風暨神經復健協會

改善九大功能

此團隊經五千人以上經驗,數十萬次療程中,設置標準治療模型,分別針對四大區:皮質區、皮質下區,腦幹區,後循環區;九大功能項目:動作、認知、語言(感知型與表達型)、吞嚥咀嚼、平衡、視覺、腸道、膀胱、疼痛感覺系統,分別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模式,包含腦區定位、參數設定等技術層面。無論是否有腦部手術病史都可以使用。蔡教授指出: 磁刺激術精準設定很重要,因大腦網路錯綜複雜,個人差異性大,積極研發探知腦神經網路的各種輔助工具,是刻不容緩的要務。不間斷的研究希望能大幅改善長者生活品質,達到樂齡不覺老的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