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客座評論:中國議題為何沒成為美國大選焦點?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年初,中美許多人士認為,在美國把反中作為外交主線和政治正確的情況下,中國議題會成為美國大選的一個焦點,兩黨及總統候選人為爭取選民,都會極力表演自己更反中。然而,距11月5日投票不到40天,雖然美國政府的圍中在如常推進,但中國議題並未如預期的那樣發酵成為選舉熱點,除特朗普在去年底就宣稱如當選將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征收六成關稅,以及在九月眾議院復會審議通過25項有關中國的議案,即所謂的反華“中國周”外,即使是7月和9月舉行的兩場總統辯論,也都未過多涉及中國——前者未提中國,後者雖說到中國,但在兩位候選人間,未就此展開激烈辯論,攻擊中國。

這種情形當然是中國樂見的,因為如果兩黨及各自的總統候選人為取悅選民競相表現誰更反中,有可能在大選期間對美中關系和地緣政治造成破壞性影響。不妨打個比方,假如特朗普給賴清德打電話表達對台灣的堅定支持,拜登(在他還是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時)自然不能示弱,為顯示自己和民主黨對台灣的支持比特朗普和共和黨更堅定,干脆邀請賴清德訪問白宮,或者派國務卿或國安顧問訪問台灣,想想看,上述兩種狀況出現,中國會作何激烈反應?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議題在美國大選某種程度的“消聲”,避免了一場潛在的危險,對美、中,或許還有台灣,都是一件好事。

兩黨都不想炒作中國話題?

為什麼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及其候選人在這大半年選舉時間裡沒有拿中國說事,敲打中國?是他們的選舉策略原本就沒有這種打算和規劃,還是另有原因讓他們不想炒作中國話題?探尋這一點,對我們了解美國大選和美國政治,是有助益的。

背景閱讀:哈裡斯、特朗普誰更受藍領青睞?美最大工會不背書

中國議題在此次美國選舉中,未成兩黨和候選人攻擊的焦點,一個根本原因,是美國自身的矛盾激化,選民的撕裂,以及民主和共和兩黨,在一系列國內問題,如經濟和通膨、移民和墮胎等事務上的對立,有永遠吵不完的架。美國選民在這些問題,尤其在移民和墮胎等反映身份政治的問題上,撕裂的非常嚴重,簡直勢不兩立。今年前些時候,南部一些由共和黨控制的紅州,就對非法移民一事和拜登政府公開唱對台戲,用大卡車將中南美洲的非法移民運到紐約、加州等由民主黨控制的藍州,甚至一度拒絕聯邦警察、由本州警察在邊境巡邏,驅趕非法移民。一般來說,美國選民對內政問題的關注,要超過對外事務的關注。當選民對國內的大部分問題形成兩極對立的看法,為爭取選民對總統候選人的認同和支持,當然在選舉的策略上,兩黨及其候選人要把重心放在選民關心的問題上,並就此進行攻防。所以在哈裡斯和特朗普的辯論中,我們看到,兩人的重點在內政。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兩黨候選人——特朗普和拜登,出現的預期之外的戲劇性事件,在一段時期不僅佔據美國,而且佔據全球輿論的中心,從而讓美國選舉偏離了對候選人政策主張的關注。特朗普在今年的選舉中兩次遇刺,這在美國政治人物中也是少見的。雖然他這個人爭議非常大,許多人討厭他,但遇刺畢竟關系重大,讓人對美國選舉政治擔憂,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拜登作為現任總統,被民主黨推舉為總統候選人,雖然由於年歲已高,這幾年在公眾場所常有失常表現,使得民主黨內部一直存在換人聲音,但並沒有多少人認為他會被真正換下。可是,7月和特朗普的辯論,淪為拜登的滑鐵盧,導致換拜聲音在民主黨內大增,盡管拜登試圖抵抗,但終架不住黨內一眾大佬的同意,他不得不退下,讓哈裡斯成為總統候選人。這個換拜事件差不多持續了一個月,成為熱燒話題。發生在兩位候選人身上的這兩起意外事件,事件本身的新聞性都非常強,無疑會蓋過選舉的其他話題, 沖淡它們的熱度。

再一個原因,是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在今年選舉期間,還在繼續打。特別是在恐怖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之後,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轟炸讓許多平民尤其婦女小孩死於無辜,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上半年引發了美國大學的校園抗議。這場抗議導致哈佛等四所大學的校長辭職。美國外交雖然一向不是美國大選優先關注的話題,然而,校園抗議讓這兩場戰爭變成了美國的內政問題,一度也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熱點。雖然中國如今被美國看作最大競爭對手,但在美國外交中,兩場戰爭作為現實的緊迫課題,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在選戰中要面對的外交話題。它們在美國選舉中的關注度,即便不會強過中國議題,也差不了多少,從而降低了中國在美國選舉中的重要程度。

上述三個因素是美國內政、候選人自身以及對外事務三個面向分散了中國議題在美國這次選舉中的注意力。除此之外,事實上中國議題本身也會成為抑制美國選舉拿來炒作它的原因。中國是美國當下和未來最大的戰略對手,美國兩黨乃至美國社會以反中作為凝聚和團結美國的最大因素。前面說了,美國內部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缺乏共識和交集,只有在中國問題上,立場和看法高度一致。媒體和政客天天拿中國說事,表演著反中。美國政府也隔三差五出台措施制裁和打壓中國。在美國的話語和政策中,中國都是必不可少的重點。然而,也正因為中國在美國的政治中早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也就無須通過選舉來格外凸顯,因為,即便兩黨及候選人在選舉中高舉反中的姿態,也不太可能為他們加分,但卻很可能導致美中之間的海嘯。因此,外界看到,美國在其國內極力塑造反中氣氛的同時,美國政府也在積極和中國溝通,管控兩國分歧。

那會不會在余下的40天內,中國議題突然燃燒起來,成為美國選舉的焦點?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在民主共和兩黨的競選議程裡,中國還不時會在相關事務上被提起,但僅僅是作為一般性的話題。外界需要關注的是美國大選之後,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普遍預計,不論卡瑪拉·哈裡斯還是特朗普當選,對中國都會比現在強硬。這個預測是否准確,或者像這次大選對中國議題的預測一樣落空,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知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鄧聿文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