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分析:中國「聯合利劍2024B」與過往有何差異?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週一(10月14日)宣布展開「聯合利劍 — 2024B」圍台軍演;過去幾年來,北京已多次對台灣實施大規模軍演,此次與過往軍演相比是否更具威脅性,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DW表示,其實中國去年分別在蔡英文及賴清德過境美國後實施圍台軍演,這幾場軍演距離台灣本島各有遠近,「比如說北部的海域,它劃的位置(此次軍演)比前兩次更遠」。

蘇紫雲強調,這次演習重點在於北京展現封鎖台灣的野心,包含解放軍提及針對台灣「要港要域的封控」,以及中國海警擴大參與規模。

「(中國)海警這次會比較大規模參與,這個是跟以往不同的。在中國的這個情境裡面,未來如果對台灣進行封鎖,可能海軍解放軍扮演的是中國主權的角色,海警扮演海上控制和治理的部分。」

中國官媒央視報導,4支中國海警編隊在台灣本島附近海域繞航,從台灣東部的一個區域擴展到了「圍島」的整片區域。

台灣海巡署週一上午也發布聲明,指4艘中國海警船在上午8點駛入馬祖南竿及東引的限制水域,台灣方面同步派遣4艘巡防艇對應驅離。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此次解放軍軍演規模大於今年5月的「聯合利劍 — 2024A」,但也同樣應關注此次與2023年軍演的差異。

林穎佑告訴DW,2023年時,中國解放軍將山東號航母部署在台灣東部外海,這是派遣的則是遼寧號,「這一次其實解放軍也會去測試的是,遼寧號在大修之後的狀況,可不可以達到山東號的水準」。

此外,林穎佑也指出,賴清德在今年5月的就職典禮上提及「兩岸互不隸屬」的立場,引發北京不滿,展開軍演,國慶演說又重申相同論調,「如果它(中國)沒有軍演的話,會不會讓外界、國際認為,北京默認了互不隸屬這樣的態度,這是它要去反映的事實」。

金門未劃入軍演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此次軍演當中,並未將金門劃入軍演範圍。但台灣海巡署金門巡防區14日上午發現一名中國籍人士駕駛橡皮艇偷渡金門猛虎嶼,當前已將相關人員押至金門料羅港。

台灣海巡署金馬澎分署指出,由於此案適逢中國軍演,不排除為中方結合對台軍演,以小艇偷渡方式進行灰色地帶襲擾。

蘇紫雲表示,中國軍演一向是「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未納入金門,除了是要展現廈門海事局在金門周邊執法巡邏已經常態化,其次是凸顯金門的差異,「也就是他派遣了所謂的踩線團、觀光團到金門等等,他的做法就是把政治跟軍事高度結合,那政治又會優先於軍事」。

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南樂(Lev Nachman)向DW分析,金門未納入軍演範圍,可能會被視為「中國試圖把焦點放在台灣本島上」的跡象,且金門民眾對中國的看法確實與台灣其他地區有很大的不同;不過,中國決定軍演方式與地點的背後邏輯,說到底仍然是「黑箱中的黑箱」,一切「都只是猜測」。

不只是「劍指」雙十國慶演說

南樂指出,「顯而易見的是,只要民進黨執政,中國就不會打電話給海峽這岸並嘗試對話」;此外,中國把焦點指向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暗示只要對方說了「不該說的話」,他們就會以軍事威脅來回應。

另一方面,過去幾次的軍演規模有所變化;南樂認為,關鍵的轉捩點是2022年時任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

「從單單幾架戰機,到軍事演習的質和量都變得更大規模……不幸的是,只要民進黨政治人物發表他們不是特別喜歡的聲明,我們就會看到越來越多這種反應。」

南樂認為,賴清德國慶演說的內容本身「非常溫和」,與賴清德過往的對中論調相比,反而更像是蔡英文時期的演說,而且賴清德在國慶晚會上的「祖國論」還比國慶演說更具挑釁性,「我認為,中國的反應不只是對雙十的講話,而是對賴清德總體的回應」。

中國官媒:隨時可「由訓轉戰」

中國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週一在微博發文稱,「『2024B』演習投送的信號就是,我們更不允許迷惑性、欺騙性、和漸進性的『台獨』分裂蒙混過關」,並稱賴清德在雙十的演說「極具欺騙性和迷惑性和危害性」,「繼續鼓吹『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賴清德發表挑釁言論在先,解放軍採取必要行動懲戒在後」。

玉淵譚天稱,「『聯合利劍-2024B』演習是懲『獨』促統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隨時可由訓轉戰,讓賴當局近距離感受戰爭威懾」,「只要『台獨』(分裂)份子挑釁一次,解放軍圍島鎖島行動將會進逼一步」。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14日回應中國軍演表示,賴清德國慶演說內容強調「願與中國共同維護區域安全作出貢獻,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呼籲中方「理解其中善意」,勿持續以武力脅迫周邊國家。

(DW記者葉家均、李宥臻、James Chater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周子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