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中印緩和邊界沖突意味著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度外交部本周一(10月21日)宣布,印度與中國就喜馬拉雅山脈爭議邊境的軍事巡邏達成協議,旨在結束自2020年爆發的邊境沖突以來的軍事對峙。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裡(Vikram Misri)表示,此協議將導致印中雙方在”實控線”(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上的軍隊”脫離接觸”。

《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印緩和邊境局勢是個好消息,但並非意味著警報解除。評論寫道:

“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任何一方都會放棄已經佔領的地區。裁軍缺乏信任基礎。更有可能的是,(中印)邊境地區的軍事化將繼續加劇,對得到更多地區的飢渴會加劇。

“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還有更多的利益之爭。對於印度來說,中國構成安全戰略挑戰。北京是其宿敵巴基斯坦的盟友。中國不僅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部分武器,還投資數十億美元,以獲得進入印度洋的通道。新德裡認為中國對橫貫東南亞的港口投資侵犯了其勢力範圍。從長遠來看,這關系到亞洲由誰主導的問題。

“反過來,中國也感受到印美關系的威脅。北京抱怨受到華盛頓盟友的包圍,視之為旨在阻止中國的崛起。國內經濟問題和北京日益認為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雖然增加了中國妥協的意願,但中印兩國關系仍充滿不信任。”

《法蘭克福匯報》的署名評論分析,中印在俄羅斯金磚國家峰會前緩和邊界爭端對這次會議以及對東道主普京都有好處。評論寫道:

“中印不僅是反西方集團的重量級國家,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不可或缺的支持者。如果沒有他們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普京將處於不同的境地。兩個亞洲大國目前緩和邊界爭端不能改變它們根本上的戰略競爭,但如果習近平和莫迪再次通話,他們未來在金磚國家內的合作就會容易些。”

柏林《日報》的署名評論認為,雖然有36個國家參加喀山金磚國家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統莫迪都親自出席,但是,”普京打造的引領世界的形象只是廉價的宣傳而已。事實上,普京根本無法主導什麼,佔主導地位的是將俄羅斯視為小弟的中國。普京自己要對權力的喪失負責:他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正在削弱俄羅斯經濟,使其失去了最重要的市場。俄羅斯無法再向西方出售原材料,而’友好’的金磚國家正在充分利用這一點。他們非常樂意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但只是以折扣價。”

評論指出,金磚國家並不團結,大多數國家奉行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搖擺的政策,沒有共同的路線。”恰恰相反。個別國家之間甚至存在軍事沖突的跡象。馬來西亞現已申請成為金磚國家成員,但與此同時,它也面臨來自金磚國家中的超級大國中國的巨大壓力,因為北京認為南中國海僅屬於中國。這一觀點雖然被海牙常設仲裁法院駁回,但習近平對此並不在意。”

作者認為,中國和印度現在就喜馬拉雅山邊界問題達成一致聽起來很和平,”但對台灣或馬來西亞來說卻是個壞消息。因為當習近平解決掉一個沖突時,只能意味著他想釋放力量去發動新的戰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