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川普回歸 專家:中美或見「更大範圍經濟脫鉤」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共和黨候選人川普擊敗民主黨對手賀錦麗,成為美國史上最年長的總統當選人,也將是首位曾遭判重罪的美國領導人。現年78歲的他,明年1月正式重返白宮。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週四(11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向川普致賀電。習近平說:「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此前,中國外交部也曾發布簡短聲明,稱「尊重美國人民的選擇」。

專家分析,事實上,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北京的態度都「偏悲觀」,因為只要中美關係「戰略競爭」的主軸不變,中方對任何美國領導人都得「小心面對」。而川普的回歸,確實可能使中美關係更緊張。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告訴DW:「川普在軍事上雖然可能比較不希望有衝突,但在其他方面,他對中國是有一定的懷疑,甚至持有一定的這個敵意。」

這樣的敵意,尤其將體現在中美經貿互動上。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馬佐科(Ilaria Mazzocco)說,全球該準備好迎接「巨大衝擊」,因為「美國在與世界其他國家、首先是中國的互動上,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不過莊嘉穎強調,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只會為北京在短期內帶來挑戰;長遠來看,川普執政之下的美國發展方向,可能反而為中國帶來利益。

北京為中美「更大範圍經濟脫鉤」做準備

如果川普信守其競選承諾,對北京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將是美國可能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關稅。這將打擊中國當前不穩定的經濟,中國目前飽受青年失業率攀高、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政府債務等問題困擾。

根據瑞銀(UBS)今年稍早的分析報告,若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可能會使中國的預測經濟成長減少2.5個百分點,也就是原先數據的一半左右。

馬佐科分析,雖然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對華經貿政策也相當強硬,但川普跟拜登還是會有顯著的不同。她強調,「川普將在一些拜登政府相對較少關注的領域上加強行動」,比起限制重點戰略技術產業,「川普和他的團隊會更廣泛關注美國經濟,並更願意推動更大範圍的經濟脫鉤」。

儘管許多分析認為,川普上台對北京而言是「好消息」,因為比起賀錦麗,這位美國前總統是個傾向談判的「生意人」(dealmaker),但馬佐科向DW強調,相較於2017年川普上任時,如今中美關係已不可同日而語,「川普是否真的會與中國開放協商、達成協議,以及協議將會是什麼樣子,仍然是個大問號」。

「面對川普這種比較對中國持有敵意的做法,可能(中國)會比較有防備,」莊嘉穎告訴DW。外界也預期,北京將對美國的關稅限制作出反擊,例如對美國特定產業徵收新關稅。馬佐科表示,近年來「中國領導層一直在努力增強中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包含開拓多元化的市場以分散風險。

然而莊嘉穎強調,中國以防備姿態面對美國,將只會是短期現象。長期而言,川普任內對美國本身的投資,譬如基礎建設及科技發展等方面,較沒有規劃以及系統性,「變成說美國在中長期的這種競爭力,可能打一些折扣,那這對於中國在中長期可能會比較有利」。

給中國機會拉攏歐洲國家?

在外交層面,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政策,被認為在國際關係上傾向「孤立主義」、較不願意介入俄烏戰爭等區域衝突。專家分析,在拜登任內與美方關係逐漸緊密的美國盟友,可能再次面對「被中美雙方夾在中間」的局勢。

此外,川普希望提高關稅的對象不只中國,也包含歐盟在內的美國盟友。國際危機組織(Crisis Group)美中事務資深研究與倡導顧問韋恩(Ali Wyne)認為,這在中國眼中可能是一個機會,得以「削弱拜登政府致力於重振的歐亞聯盟和夥伴關係」。

莊嘉穎指出,目前川普的顧問團,也就是未來內閣團隊的潛在人選,在與美國盟友的關係上出現了「幾乎不同的聲音」,「有些是會強調繼續跟盟友有一定的合作、一起對抗中國,那還有一股聲音說是要『棄歐保亞』,就是基本上讓歐洲自己去找自己的路,然後在亞洲提升跟中國的競爭力」。

不過,俄烏戰爭未歇,歐盟成員國對中國在其中的角色仍抱持質疑,近期歐中在電動車關稅的議題上也出現摩擦。有鑑於此,莊嘉穎認為即便美歐關係降溫,歐盟各國也未必一定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川普的抗中不一定等於保台

台灣議題方面,專家認為川普的回歸將使中、美、台之間的三角關係產生變化。美選前後,中國繼續派出軍機逾越台海中線;美國在大選前則陸續批准多筆高額對台軍售。

川普在選戰期間,對台灣議題的多次表態都引發爭議。他曾稱台灣「搶走美國大概100%晶片生意」,且主張台灣應向美方支付「保護費」換取支持;並提及若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對中國施加200%的關稅。

台灣中研院研究學者、過去在美國經歷多場大選的劉文告訴DW,「因為他(川普)是商人個性嘛,所以可能傾向把多數的問題都當成籌碼」。相較於民主黨政府,會以威權跟民主之間的價值戰爭為由支持台灣,這類論述對川普並沒有吸引力。

「所以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即使他反中或是想要跟中國抗衡,也不一定完全等於他就保台」,劉文說。

有意見認為,川普不按牌理出牌、不按國際規矩走的性格,可能使北京在台海議題上不敢輕舉妄動。然而劉文認為這還有待觀察,「到底(川普)的無法預測是一種嚇阻效應,還是真的會讓區域陷入危險,這個就是我們要在再一次的川普政府中重新理解了」 。

除了總統之外,美國的國會也將在推動對台政策上扮演重大角色。其中的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在這次選舉中都由共和黨贏得多數。有分析指,由共和黨掌權的國會,將對台灣在國防預算的調整上施加更多壓力,包含呼籲台灣政府提高國防預算的GDP佔比,以展現自衛決心。

劉文對此表示,在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下,台灣提高國防預算是必要之舉,但面對共和黨執政下的美國,台灣內部的「疑美論」聲浪可能因此加劇。

「好像政府是為了要滿足美國才做這件事,如果是用這樣的論述的話,我覺得台灣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民眾可能不會買單,甚至會增加國防改革的阻力。」他向DW分析:「預算要花在哪裡,哪些東西是要改進的,這些是台灣必須要提出自己的進程。」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宥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