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改善水體水質再造濕地生態 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成功翻轉水岸環境風光

〔焦點時報/記者郭政隆報導〕嘉義市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111年完工啟用時以「水環境教育園區」命名,展現場域取得環境部認證並成為推動環境教育與淨零永續基地之決心,如今園區踏出第一步,獲得環境部認證。並於12/11日於該教育園區舉行揭牌典禮,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也成為嘉義市第三個獲得認證之環境教育場域,並與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在雲林縣的大埤抽水站結成姊妹園區。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面對極端氣候,嘉義市以多元水環境治理策略打造成具備調適韌性及低碳永續的健康城市,利用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多元分散處理城市污水,再將乾淨的放流水回收用於澆灌、洗掃道路,緩解旱季水情壓力;在市區廣設滯洪減洪設施,發揮蓄水調節功能,逐年改善積淹水問題,市府讓永續不只是想法,更落實成為做法,期待留給下一代一個有希望的嘉義市;明年開始,嘉義市國中國小也將全數到園區進行環教課程,社區居民也在南華大學的協助下,逐步接受環境生態課程培訓,期許園區逐步增強量能、繼續深耕環境教育。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長李佳禾局長指出,園區能順利通過環境部認證,從規劃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執行架構,乃至教案教材設計編修以及試教過程,要感謝3年來指導與協助的專家學者、大學機構及顧問公司,以及一齊努力共同成長的大溪社區夥伴,未來將繼續跨域合作,提供更多服務,也為園區爭取更多資源,例如自明年起讓嘉義市每所國中國小皆能到園區參加環教課程,與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在雲林縣的大埤抽水站結成姊妹園區,或借助南華大學協助訓練環教人員,持續提升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環境教育品質,擴大環境教育量能,成為環境教育發展的重鎮。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環教認證中心主任周國鼎說明表示,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兼具環境教育、推動生態復育等功能,相信有好的環境能進一步帶動社區居民共同投入環境維護與教育相關工作。周國鼎主任也提到,嘉義市有許多獲環境教育的潛力點,例如知名的小吃火雞肉飯,不僅是嘉義在地特別的飲食文化,市府推廣的台農82號「幸福嘉義米」,具有良好的抗病蟲害及強桿耐倒伏特性,深具永續概念,相當值得推廣。

環境保護局水及土壤保護科吳博章科長說明指出,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為嘉義市政府爭取前瞻水環境建設補助經費建置而成,仿造自然界河川自淨機制,利用礫間曝氣處理共構設施及人工溼地雙階段工法,淨化大溪厝分線生活污水,有效改善水體水質,並成功翻轉當地水岸環境風光,再造濕地生態,使荒地重獲新生,此外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運用舊貨櫃搭建教室及廁所,因此獲得建築園冶獎、健康城市海報銀獎及第四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級等不少獎項肯定;此外園區設置兒童遊憩區與網球場、羽球場及籃球場等多元運動場所,為社區民眾提供多元休憩活動空間,實踐世代宜居理念;園區目前有「水水嘉義-認識環境中的水資源」與「悠遊大溪厝-米農篇」2套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藉由了解污水淨化過程,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落實省水減污,以及透過體驗下田插秧及收割與米食製作DIY,推廣綠色飲食,同時園區也不定期推出包月桃粽、彩繪及植物染主題活動,深受民眾喜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