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釋出積極信號 中國明年有望擺脫經濟委靡?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共產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週四(12月12日)落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自發表談話,宣布明年將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並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擴大內需、穩住樓市股市,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這是中國貨幣政策自2010年底以來第一次出現重大調整,過往多是以「穩健」為基調;有分析也告訴DW,今年會議釋出了「異常緊迫」的信號。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經濟研究員李其(Lizzi C. Lee)告訴DW,「更加積極」的財政支出令人聯想到新冠疫情初期,而「適度寬鬆」則類似2009年應對金融風暴的手段。這意味著,北京「表達了其直面挑戰的決心」。

中國經濟明年將面臨內、外兩大挑戰,包含內需持續疲軟,由於房地產長期低迷,消費者仍重視節流勝於開源;而外部因素則是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中國勢必得面臨更多貿易摩擦、關稅阻礙。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王國臣說,中國強調明年將「更積極有為」應對經濟阻力、擴大內需,主要就是為了應對川普上台的衝擊。但他坦言,中國想透過提高財政赤字率、增發國債等做法,在明年提振經濟、擺脫成長停滯,基本上「沒有效用」。

「適度寬鬆」能有效刺激經濟嗎?

根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會議中強調,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ㄧ,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同時,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並透過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維持流動性充裕。

王國臣表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實應該理解為今年已經開始做的,就是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印鈔票去買國債」。他分析,這意味著中國明年可能會更大規模買國債,且不只買特別國債,還會買一般發行的國債。

今年9月底,中國央行已推出自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波經濟刺激措施,包含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替銀行系統釋放出約1兆元人民幣;11月,中國財政部又推出10兆元人民幣的債務融資計劃,為地方政府緩解壓力。

李其認為,這些措施顯示中國領導層願意做出更多努力,然而真正的考驗在於北京實際推進的力度。當前追加刺激措施的規模等細節仍不明確。

「如果缺乏更大的透明度和具體的改革支持,這些舉措可能僅在短期內提振情緒,無法解決長期挑戰,」她說。

王國臣則認為,這幾年中國實際上已陷入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意即儘管貨幣政策變寬鬆、利率正在下降,民眾仍不願意出來消費或投資,仍然是把錢存起來,「因為大家不看好未來」。

經濟向好的關鍵在「房市」

中國每年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會決定未來一年的經濟政策走向,實際的經濟成長目標和具體方針,則是在隔年春季舉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宣布。

北京將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設為5%,根據前3季的官方數據,今年能否「保五」仍具挑戰。許多經濟學者則分析,中國政府可能將2025年的目標再次定在5%左右,以鞏固市場預期。

李其告訴DW:「5%的增長目標並非不可達成,但這需要果斷的行動,尤其是在穩定房地產方面⋯⋯由於房地產佔GDP的20%左右,並代表了70%的家庭財富,持續的危機會削弱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

此外,房市涉及的上下游產業範圍廣,一旦景氣低迷,百業連帶蕭條,甚至會影響到地方財政。李其說:「土地銷售收入的枯竭以及過度依賴債務投資,使地方政府資金緊張。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削減支出,向企業追繳稅款,甚至拘留外地企業家,這些措施損害了推動經濟增長所需的信任和活力。」

根據會議,北京承諾將明年將「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並「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然而王國臣認為,穩住樓市的關鍵在於由中國政府去收購地方的庫存房,「至少讓大家覺得房地產的崩盤底線到了 」,以止住整個房地產的信心下跌。

「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其實今年很清楚都已經看到,發行再多特別國債,也無法改善整個經濟狀況,」他向DW分析,「經濟在衰退,尤其中產階級的薪水在萎縮⋯⋯你的房價降再低(他們)也沒有能力付房貸。」

中國正在完善「工具包」迎戰川普2.0

川普即將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職美國總統,未來美國可能大幅提高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至60%以上。這可能讓中國重振經濟之路更為複雜。

王國臣表示,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換算了約13家法人機構的預估數據,中國2025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落在4.5%,但若加上川普上台的因素,在美國對中國祭出60%關稅的基礎上,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剩下3%。

中國核心領導層在會議上雖未直接提及中美貿易戰,但強調「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正面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習近平10日在北京會見多位國際經濟組織領袖時,則特別向美國喊話:「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違背歷史潮流和經濟規律,不會有贏家。」

李其分析,中國當前回應川普關稅戰的立場,更傾向於「謹慎應對」而非激烈反制。而從會議內容可見,北京的策略是增強內部韌性,專注於自主技術、消費支出和基礎設施投資,以抵禦外部衝擊。

「同時,中國正在悄然完善『應對工具包』,以防局勢惡化。網絡安全調查、加強出口管制以及對外資企業的監管審查都是可能採取的措施。目前,這更像是策略性準備,而非直接對抗。」她說。

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將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強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並「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

但王國臣認為,中國要達到技術自主必須砸下重本,卻又不一定能達到目標,尤其是在供應鏈全球化的半導體產業方面。與此同時,專注發展科技及工業勢必會排擠服務業的發展,因此「科技自主與擴大內需一定會是衝突的」。

李其也說,單靠更多刺激可能無法完全恢復市場對抗通縮壓力、房地產低迷和外部阻力,北京需要正視的是解決結構性弱點、恢復私營部門信心,「以及能否提供可信的後續行動來安撫企業和家庭」。

(DW記者周昱君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李宥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