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與Rivian聯手研發電動車軟件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盈利下降以及德國本土工廠的罷工潮,令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公司陷入嚴重危機。為了擺脫困境,上個月,大眾公司同位於美國加州爾灣的睿維安(Rivian)簽訂了伙伴合作協定。雙方計劃在2026年開始為大眾公司的電動車提供操作系統。
德國汽車行業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對大眾公司來說,同一家2009年剛剛建立的初創公司建立伙伴關系是一個“充滿了風險”的步驟。但這恰恰反映了新時代汽車工業的變化,投屏顯示、駕駛助理等非物質性組件在現代化車輛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汽車部件。杜登霍夫對法新社表示,軟件開發已經成了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相比之下,同谷歌等大型高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汽車軟件,“風險就會小得多”。
特斯拉和中國產電動車正是借助車載電腦系統以及諸多數碼功能贏得了成功。因此,傳統汽車廠家必須做出抉擇,要麼像瑞典的沃爾沃一樣,外包軟件研發工作,要麼聘請相應的工程師團隊,自己推動汽車軟件研發。後者也正是大眾公司最初所采取的策略。2020年,大眾公司成立了專門從事軟件研發的子公司Cariad,並在整個歐洲擁有大約5500名員工。
杜登多夫表示,但是這一自家的軟件公司卻成了大眾公司的心病。軟件研發一再延遲造成了巨額開支,並最終令前總裁迪斯( Herbert Diess)丟了飯碗,而公司也為此損失了一百億歐元。杜登霍夫表示,迪斯錯誤地認為,“他能將一家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轉化為高科技企業。”
咨詢公司 Oliver Wyman的尼豪斯( Andreas Nienhaus)也表示,像大眾這樣一家擁有十個汽車品牌、內部結構錯綜復雜的大公司,要想轉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型公司的“惰性”阻礙了創新。
2022年接管大眾的新總裁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 叫停了這場“技術革命”。但作為新總裁,布魯姆也急於做出一些改變,畢竟大眾公司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下降,尤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令人擔憂。
大眾公司建立87年以來,目前正面臨著最嚴峻的危機。公司管理層宣布,將會關閉幾家設在德國的工廠,這是該公司從未采取過的激進步驟。而關閉工廠的計劃已經引發了罷工潮,工會方面宣布,將會對削減措施予以堅決地抵制。而大眾下屬的軟件公司 Cariad,今年已經裁減了30%的行政人員,以降低研發成本。新總裁布魯姆表示,該軟件部門今後仍將在各系車輛的技術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
Cariad 派駐中國的三百名員工則將同小鵬汽車一道,推動汽車軟件的研發。Cariad發言人對法新社表示,該公司的另外150名員工則將加入睿維安。睿維安的軟件部門負責人本賽德( Wassym Bensaid)則將帶領員工為大眾公司提供輕巧快捷、並有競爭力的車用軟件。
同大眾相比,睿維安雖然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汽車年產量只有數萬台,但同年產數百萬台汽車的大眾公司相比,睿維安運作起來,也少了很多官僚障礙。至於,這兩家公司的合作能否讓大眾公司趕上電動車技術的末班車,各方拭目以待。 Cariad發言人表示,大眾公司的軟件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明了。
(法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