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國前總統卡特逝世 國內外表達敬意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日(12月29日),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在家人陪伴下,以百歲之齡在喬治亞州普萊恩斯(Plains)的住家安詳離世。此前,他已在家接受安寧照護將近兩年;他的妻子羅莎琳(Rosalynn Carter)去年11月先一步去世。

「我的父親是個英雄,」卡特的兒子奇普(Chip Carter)說:「不只對我是如此,對所有相信和平與人權、相信無私之愛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卡特是歷屆美國總統中活最久的一位。年輕時,他曾在美國海軍服役,父親逝世後他一度回鄉歸農,直到1960年代起步入政壇,先後當過喬治亞州議會參議員和州長。1976年,他擊敗共和黨的福特(Gerald Ford),代表民主黨選上美國總統,但只做了一個任期便下台,連任之路止步於雷根(Ronald Reagan)的壓倒性勝利。

卸任後的卡特,比他當總統時獲得更多讚許,甚至有說法稱他作為一個「前總統」,比當「總統」當得更好。他與妻子共同創辦了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其宗旨包含推動人權倡議、促進民主、斡旋衝突、對抗熱帶疾病、提供開發中國家人道援助等。

卡特曾告訴《華盛頓郵報》,希望自己能以「人權捍衛者」的身分被後世銘記。1981年發表總統告別演說時,他表示:「美國並沒有創造人權。實際而言恰恰相反,是人權造就了美國。」

2002年,卡特因積極參與人質危機調停斡旋,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獲獎演說時表示:「戰爭有時可能是必要之惡,但不論有多必要,它總歸是惡而非善。我們不會因學會怎麼殺害彼此的孩子,就學會如何和平共處。」

推動美中關係正常化

奠基於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1972年造訪中國之旅,卡特被視為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推手。

在卡特任內,美國切斷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79年,他迎接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雙方簽署一系列科技、文教與商業往來協議;同年,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延續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並替美國軍售台灣等後續措施奠定基礎。

卸任後,卡特幾乎年年訪中、會見中方領袖;江澤民更曾形容他是「老朋友」。2009年美中關係正常化30週年之際,卡特曾和尼克森時期的國務卿、同樣被稱為中國「老朋友」的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一同訪北京。

2018年,卡特曾在《華盛頓郵報》訪問中稱,他任內最自豪的成就之一包含推動美中關係正常化。但這年他也投書該媒體,認為兩國關係「正處於危險之中」,對「新冷戰」的風險示警。他主張,雙方都不該以「國家安全」為由互相阻礙正當的商業活動,或是互相干涉內政。

卡特2021年曾批評,美中兩國官員都採取的言論和政策,「反映了我和鄧小平1978年就想要弭平的敵意」。

卡特也到過台灣,但遭台灣政界人士批評為「偽君子」,質疑美國當時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的過程過於「粗糙」、未考慮台灣利益。

據中央社報導,卡特1999年接受台灣的國策研究院邀請首次訪台,時任桃園縣長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呂秀蓮在現場直言,台灣民主化過程本應更平順,然而卡特政府卻跟台灣斷交,之後台灣臨時取消重要選舉。

不過,卡特自認無須為跟台灣斷交而道歉,並認為美中建交是正確的決定、有利於區域和平。

斡旋中東

卡特總統任內,世界處於冷戰壓力和石油危機之下,美國國內面臨嚴重通膨等問題,還有反抗種族主義、爭取女性權益等各式社會抗爭。

外交上,除了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他也在中東達成重要裡程碑,例如1978年的《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促成隔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歷史性的和平條約。

1979年的「伊朗人質危機」則帶來重大爭議。當時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遭伊朗武裝革命人士佔領,數十位美國外交人員和平民被挾持444天;談判與營救過程中,卡特屢屢失敗、遭批無能,聲望跌到谷底。此事被視為他慘敗給雷根的最主要原因。

美國各界悼念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把卡特形容為「親愛的朋友」和「非凡的領袖、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這個國家所有的年輕人、以及任何尋找美好生活目標和意義的人,都應該向卡特學習,他是一個有原則、有信仰、謙虛的人。」

即將重返白宮的美國準總統川普說,卡特擔任總統時,「在我們國家的關鍵時刻面臨重重挑戰」,而他竭盡所能改善美國人的生活,「為此,美國人都要好好感謝他」。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表示,卡特教給他什麼是「優雅、尊嚴、正直、充滿使命感的人生」。小布希前總統(George W. Bush)則稱,卡特的生命會激勵世世代代的美國人。

29日晚上,紐約帝國大廈投射出紅白藍的美國國旗顏色紀念卡特;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社群平台緬懷卡特任內對太空探索的貢獻,「他的和平訊息會繼續傳遍浩瀚、令人敬畏的宇宙」。

拜登已下令給予卡特國葬待遇,並把1月9日葬禮當天訂為全國哀悼日。據卡特中心網站消息,卡特的公開紀念儀式會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華府舉行,接著卡特會安葬在家鄉普萊恩斯。

國際以及各重要國家領導人致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卡特總統對國際和平與人權的承諾在他卸任後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在沖突調解、選舉監督、民主促進以及疾病預防和根除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以及其他努力使他在2002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促進了聯合國的工作發展。

卡特總統將因其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始終如一的優雅風度,以及對公共利益和人類共同福祉的堅定信念將被銘記。

德國總理肖爾茨:

美國失去了一個為民主而鬥爭的堅定鬥士。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中東和平調解人和人權捍衛者。

印度總理莫迪:

得知前美國總統卡特先生去世,深感悲痛。作為一位具有廣闊視野的政治家,他為全球和平與和諧不懈努力。他為促進印美關系做出的貢獻將繼續發揮深遠影響。向他的家人、朋友以及美國人民表達我最深切的哀悼。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在他的一生中,卡特始終堅定不移地捍衛最脆弱群體的權利,並為和平不懈奮鬥。法國向他的家人和美國人民表達衷心的哀思。

英國首相斯塔默:

我非常遺憾地得知卡特總統去世的消息,我向他幾十年來無私的公共服務致敬……
在堅定的信仰和價值觀引導下,卡特總統重新定義了卸任總統後的生活,將實現國內外的社會公正和人權作為自己的責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卡特前總統是中美建交的推動者和決策者,長期以來為促進中美關系發展和兩國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貢獻。我對他的去世深感痛惜。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方願同美方共同努力,著眼兩國人民根本利益,順應國際社會普遍期待,推動中美關系沿著健康、穩定、可持續的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