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成功足球運作不光燒錢更要懂造血

成功足球運作不光燒錢更要懂造血

(「笑傲足球部落報」FB發行人龔義三及社長何長發與「樂聯網」連結,在此「龍來共發」分享國內外足球評論:)

 

曾經八度捧起中超冠軍更兩次登頂亞冠賽場的廣州(恆大)隊,在金元足球浪潮退去後,也未能逃脫財政危機的困境,最終走向了解散的結局。2025年1月6日正式宣佈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不僅宣告了廣州隊32年建隊歷史的終結,更象徵著中國大陸「金元足球時代」的落幕。

 

回顧廣州(恆大)隊的輝煌歷史,在金元足球時代,廣州(恆大)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恒大集團不計成本的大手筆投入之上。這種高投入、高回報的模式,雖然短期內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卻給俱樂部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隨著前幾年恒大集團陷入財政危機,廣州(恆大)隊的資金鏈也斷裂,欠薪、調節費等問題逐漸暴露。中國足協為限制天價轉會費而設立的調節費制度,原本是為了促進俱樂部理性投資,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讓許多原本高投入的俱樂部陷入財政危機,廣州(恆大)隊就是其中之一。

 

廣州(恆大)隊的退出,無疑給中國足球敲響了警鐘。金元足球時代,雖然讓中國足球在亞洲乃至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但其背後所隱藏的種種問題卻不容忽視。調節費、欠薪、青訓體系的缺失等問題,如同一把把利劍,時刻威脅著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

 

尤其是金元競爭使得中國境內球員價格虛高得離譜!如果不是限制2000萬人民幣轉會費,翻看曾經的中超國內球員轉會紀錄,會發現一個國產球員能賣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人民幣。為什麼?這就和哄抬物價一樣,很多土豪球隊認為只要錢到位了,球員自然而然也就來了。確實,這招的確管效,但是後果呢?

 

德轉市場上中國本土球員一個個都是幾十萬歐元的真實身價,卻身披著十倍甚至幾十倍的轉會價值,實屬可悲。這樣的泡沫反映出了中國足球的兩大問題,第一,中國聯賽發展程度和水準還沒有達到歐洲的水準,人人都想搞金元足球還真不配呢。第二,哄抬球員身價說明中國境內的優質球員越來越少,職業球員數量稀缺導致很多球員在U23的年齡就可以貼上上億的標籤。

 

人家歐洲五大聯賽的金元足球個個實料,就算花了幾千萬歐元,那也是配得上實力,與德轉市場的估價不會差太多。然而,中國大陸球員的金元足球卻很離譜,價格普遍被虛高了。

 

這一來,足球運動被貼上了燒錢的標籤。十幾年前,例如陝西隊號稱中超皇馬,恒大尚在中甲即一擲千金,申花豪購巨星德羅巴和安內卡這樣的行為,成為了金元足球的開端,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

 

過去多年來中超發展到這樣的情況,現實是你不投入就沒法生存。就連中超保級隊都需要一年接近上億人民幣的轉會預算,否則就很危險,有難以保級的可能性。曾經,上海申鑫在中超聯賽中實現過盈利,但是結局是換來了之後的降級和今天的解散;浙江綠城作為中國青訓球隊的良好範例,卻無法通過這種方式留在頂級聯賽。這樣的情況,放在國外,合理嗎?

 

這很現實,不投入就得接受降級,那怕青訓做得再好也沒用,人家買來的都是千萬歐元級別的外援,自己買幾十萬歐元的外援能頂用嗎?所以,很多小本經營的投資老闆,一些真正熱愛足球的投資者要麼勒緊褲腰帶把僅有的錢砸入球隊,還只能換來個保級的結果。隊內好不容易培養出的好苗子,被豪門球隊說2000萬人民幣就挖走了,這樣的結局,誰還願意真心實意踏踏實實做好足球,誰還願意從梯隊開始建設好一整支俱樂部?

 

能用錢換來冠軍成為了中超很多人的價值觀,看著爭冠對手買了千萬歐元級別的外援,自己球隊敢不買嗎?只有買了冠軍爭奪才有機會,這樣帶動之下,每個球隊人人自危,誰敢不花錢?就連2018賽季中超冠軍上海上港也付出了三年不引援的代價才實現了整體的盈利,但是他們也在2017賽季前花費了許多外援轉會資金,若非上港國內球員自我產出品質過硬,能像恒大這樣十年買入幾十名球員的球隊很難出現第二支。(因為好球員總共就這麼點,說到底又會哄抬球員價格)

 

由廣州(恆大)隊引領的「金元足球時代」,給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影響,難免存在分歧和爭議,一方認為足球就應該是燒錢的運動,是一項和商業投入掛鉤的運動,沒有金元沒有高薪沒有球星,這樣的聯賽註定是不夠精彩的。這句話本沒錯,但是運營足球俱樂部的方式以及參與這項運動,參與職業聯賽的基礎並不一定是金元二字掛頭。

 

於是乎另有一方就金元足球對這些年中國足球帶來的危害,引出的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職業聯賽的運營模式一定要燒錢嗎?這個問題或許只是少部分球隊,也有很多球隊的生存模式不是砸錢而是盈利。確實,縱觀世界足壇,不缺乏像大巴黎,曼城這樣的土豪球隊,建隊模式依靠著砸錢來解決問題,因為球隊自身的投資方就是一位某行業巨頭。這些球隊的生存模式和他們的資金鏈有著決定性的關係,他們通常佔據著各大聯賽的前列排名。

 

當然,高投入不一定會帶來高回報,有些球隊通過連年高投入走上了豪門道路後,獲得了同等回報的收視率以及球星效益和商業贊助品牌效應等。但是同樣也有許多球隊砸不出效果。

 

就拿一個前幾年典型的例子,曾經活躍俄超的安郅.馬哈奇卡拉足球俱樂部(FC Anzhi Makhachkala),有過一段瘋狂的歷史。2011年的時候,FC Anzhi曾經入主過一位大佬級投資人,並且有雄心想要把球隊打造成一支豪門球隊,來對抗傳統豪強澤尼特以及莫斯科中央陸軍。於是,據說當時2億歐元的資金砸入,並且帶來了艾托奧、卡洛斯、威廉、日爾科夫等多位知名球星,一時間俄超也成為了五大聯賽之外一個令人矚目的地方。但是,事與願違,FC Anzhi在2011-2012賽季和2012-2013賽季中都未能捧杯甚至沒能撈到歐冠資格,讓球隊投資人十分失望,萌生退意。

 

撤資後的FC Anzhi一下子也斷了魂,只能依靠「賣血」來維持球隊的運轉,很快,他們在2013-2014賽季以20積分墊底的處境降級。要知道,2012-13賽季,他們剛剛拿到了俄超第三名。這是令人唏噓的,從那以後,雖然FC Anzhi成功升回了俄超,但是在2018-2019賽季,FC Anzhi再次降級。金元足球刺激了欲望,而這種欲望最終成為了虛無的泡沫,自食惡果。

 

同樣的,歐洲也有許多球隊透過成功青訓造血的模式實現年年大規模盈利,並且能穩住戰績(例如荷甲阿傑士),這樣的球隊不在少數,因為他們的生存模式就是如此。一個聯賽,就應該有不同模式的球隊出現才是正常的。再說個世界聞名的例子,曼聯作為英超傳統豪強,已經不僅僅是一支球隊更是一個品牌,他們的模式是投入加優質的青訓產出締造了這樣一支永不墮落的強隊,即使有過困境,但是不會有FC Anzhi那種情況出現,因為底子保障很硬而非暴發戶。

 

發哥的結論正如標題,就是成功足球運作不光是燒錢,更要懂得自己造血的功能才走得長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