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客座評論:王星事件告訴我們什麼?

(德國之聲中文網)首先,盡管無數類似王星的受害人依然被禁錮在電詐園區,但這一事件給了他們獲救的希望。 這裡,人們也許更要感謝王星的女朋友。因為當王星1月3日在緬甸失蹤之後,他的女朋友先向上海的警察報警,警方說她不是直系親屬,無法接受此案。後來由王星的弟弟親自去報警,警方又說,這事件不是國內負責。於是,王星的女友便向中國駐泰國的使館報警,而那裡則說,他們無法處理,要讓她直接跟泰國警方聯系。而最後,她親自來到的泰國向當地警方報警,而且通過中國的社媒,發出求救。這樣,也得到了文藝界不少大咖的支持,這樣才使得中國官方出面,給泰國和其他方面施壓,王星在失蹤後的第三天便被電詐園區送回泰國。

電詐的國際性

在談論此事時,筆者認為,有必要指出,電訊詐騙在目前已成了一個國際性的非法的地下業務。僅在過去一年中,騙子們就在全球範圍內騙走了超過 1.03 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堪比某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據國際刑警報道, 他們在去年組織了一場橫跨 61 個國家的全球警方行動,凍結了 6745 個銀行賬戶,扣押了總計 2.57 億美元的資產,並瓦解了涉案的跨國有組織犯罪網絡,從而對在線詐騙網絡造成了沉重打擊。在這次行動種,針對網絡釣魚、投資欺詐、虛假在線購物網站、戀愛和冒充詐騙,“第一道防線 2024 行動 ”逮捕了 3,950 名嫌疑人,並在各大洲確定了 14,643 名其他可能的嫌疑人。

但問題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各國經濟的不景氣,失業人數的增加,電訊詐騙將會變得更興旺。而隨著聊天機器人和深度偽造技術等數字工具的發展,詐騙可能變得更加巧妙。

電詐的中國特色

但在承認這個事實後,同時也必須看到,中國人和華人在電訊詐騙集團的規模之大和手段之殘酷,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大約有20萬人在柬埔寨和緬甸的詐騙中心工作。這些人遭到囚禁、虐待,被迫從事詐騙活動。這些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是中國人與華人,從事詐騙工作的人中也有不少中國受害者。有些人甚至形容,中國人因為可能由於比較東南亞其他民族顯得更富有,所以他們便被人口販子和電詐集團稱為“行走的人民幣”。據泰媒報道,目前有來自21個國家的6000多名人口販賣受害者被關押在緬甸,其中超3900人是中國人,泰國湄索縣已成為跨國犯罪集團將人口販賣受害者送往緬甸進行剝削的重要中轉站。

泰國總理在公開場合強調了該地區電詐的“中國特色”, 即那些騙子是中國人,被騙也是中國人,電詐園區基礎設施是中國人建的,而電詐集團的頭目又是中國人。 實際上,這種說法還是很粗糙籠統的。她說這番話本來的目的是推脫泰國在此事件中的責任,但這種所謂的中國特色的背後,確實也反映了電詐集團後面的中國背景。 而這裡,我們知道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了解和核實。

當然,應該看到,這次王星事件給泰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明顯的。今年農歷新年期間到訪泰國的中國游客人數肯定會大大下降,有人估計會給泰國旅游業造成數十億泰銖的損失。而泰國旅游業要恢復元氣,重新獲得來自中國或其他國家華人的認可,至少需要2-3年時間。而正是因為這樣,泰國對徹底解決這種大規模的電詐、人口販賣的需求,也許就會顯得愈加迫切。

妙瓦底詐騙園區:為何不見中國重拳打擊?

調查記者的重任

人們對中國官方故意的片面報道,即報喜不報憂,並不滿足。 一方面,中國官方在反電詐方面確實是作了一些努力。但人們注意到,中國官方不喜歡把一帶一路項目跟今天緬甸東部的電詐集團的基礎設施聯系在一起,也不喜歡把電詐集團頭目跟中國的間諜網絡聯系在一起討論,更不願意透露電詐集團是通過何種渠道獲取中國公民的電話和其他個人資訊的。當然也絕對不願意把電詐集團的殘酷“軋腰子”做法,跟中國醫療界人體內髒交易聯系在一起。 而正是在上述的問題細節徹底公開條件下,根本上解決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華人電詐才有可能。

而這項工作只能由調查記者完成。 調查記者是指從事調查性報道的記者。他們可以是拿薪酬的,即在媒體機構工作,也可能是民間的, 即自發型的。 調查性報道要求記者通過獨立、深入、細致、全面的偵查式、訪問式調查,所完成的一種揭發被某些人或某些組織故意掩蓋的,損害公民權利與公眾利益行為內幕的深度報道。調查性報道最核心的屬性是揭發黑幕,而黑幕往往是以揭發政界、商界兩大領域為己任。

記得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國內出現了個別的調查記者,但由於政治的原因,很快被關押和判刑了。這次的電詐、人販的活動範圍遠遠超出了中國的範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為調查記者的活動提供更多的空間。實際上,王星的女朋友呼救以及後來王星的得救,已經為今後進一步的調查開了一個很好的頭。

#新聞自由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張俊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