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經濟:2024年實現了官方目標 2025年挑戰更加嚴峻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0%,達到政府設定的“5%左右”增長目標。盡管經濟增速超出市場預期,但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成績背後暗藏結構性問題,同時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上升。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4%,顯著高於此前預期的5.0%。其中,工業產值和出口表現亮眼,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然而,國內消費和房地產市場依舊疲軟,拖累了整體經濟復蘇的步伐。

中國當前的經濟難題是多方面的。中國人資產的絕大部分都同房地產有關,但多家大型房地產開放商相繼倒閉,引發了嚴重的信任危機。而隨著房地產價格不斷下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消費降級”,寧願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減少購買衣服和外出就餐的次數”

為了提振經濟,北京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去年第四季度也因此實現了5.4%的超預期經濟增幅。路透社分析了中國最新統計數據後指出,中國 12 月份的數據凸顯了擁有萬億美元貿易順差的中國在供給側方面的實力,但同時也暴露內需的疲軟。通貨緊縮導致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但也加劇了其他國家同中國的貿易沖突風險,而與此同時,價格下跌卻導致了企業利潤下滑和工人收入減少。

在北京經營一家自動化服務公司高管安德魯·王(Andrew Wang)表示,去年他的收入減少了16%,並不得不采取裁員措施,而且預計今年還需要再次裁員。他對路透社表示:“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與大多數人的感受不同。”他預計今年的情況就像一部提升了難度的跑步機:“不想原地踏步,就得加快腳步。”

25歲的北京投資銀行家張家琪(音)也表示,她感覺2024年是一次經濟滑坡,因為她連續經歷了兩次降薪,減幅總計達到30%,她已經減少了購買衣服和外出就餐的次數。她說,比她更慘的是,七八名同事失去了工作:“公司裡不安情緒很普遍,我也隨時准備離開,只是現在沒有地方去。”

“2025年難有起色”

中國政府出台的提振措施主要聚焦未來產業,以減少該國在高科技領域對外國的依賴,並提升中國應對美國各類制裁和限制措施的能力。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北京為今年准備的大部分額外刺激措施繼續流向工業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而非家庭消費,可能會加劇產能過剩,削弱消費,並增加通縮壓力。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部主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對路透社:“在經濟繼續面臨疲軟的國內需求、持續的通縮壓力以及疲軟的房地產和股市的情況下,中國能夠精確達成2024年5%的增長目標似乎值得懷疑。而展望未來,中國不僅要面臨重大國內挑戰,還將面臨更加敵對的外部環境。”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首席經濟學家曾林(Max Zenglein)也對德新社表示:“很難指望中國經濟在2025年會有大的起色。 畢竟,特朗普在經貿問題上的對華立場相比會比拜登政府更加強硬。”

早在去年12月,候任總統特朗普就已宣布,宣誓就職的第一天,他就會對中國產品增收10%的關稅。這無疑會使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出口面臨更大的困境。而如果中國采取反制措施,那麼特朗普第一次總統任內的中美貿易戰將不可避免地再一次上演。而同2018年不同的是,2.0版的中美貿易戰中,中國的處境將更加艱難,因為北京還需同時應對國內的房地產、巨額地方債務以及內需疲軟等問題。

備受質疑的5%

盡管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但對官方數據真實性表示懷疑的經濟學家也大有人在。過去幾年,中國多次在年終進行上修數據的操作,引發外界對經濟實際表現的討論。德國私人銀行HAUCK AUFHÄUSER LAMPE分析師赫本利(BASTIAN HEPPERLE)表示:“中國又一次實現了官方給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只是有些奇怪的是,此前發布的數據並未顯露出經濟會大幅增長的跡象。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五年在年底前出現如此強勁的上調修正。而正是由於最後一個季度經濟表現的強勁增長,中國實現了五個百分點的目標。”

中國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多次對官方的經濟數據提出公開質疑。他前不久表示,中國過去3年GDP增長率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並預測未來3到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將在3%至4%之間徘徊,“不過我們知道,官方數字將始終在5%左右”。但中國社交媒體裡,高善文的相關言論已經遭到封禁。

法興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赫雷羅(Alicia Garcia-Herrero)對路透社表示,中國經濟是否能實現政府給定的增長目標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全球投資者會因為中國達到了5%的增長而選擇投資中國嗎?不會。”

“觀望和期望”中的德國在華企業

德國在華企業對此感同身受。德國駐華商會(AHK)執行董事歐姆(Oliver Oehms)對德新社表示:“德國在華企業對新年的期望值普遍不高。”駐華商會發布的商業氣候調查顯示,三分之一受訪企業認為今年的市場行情不如去年。尤其令在華德企頭疼的是,中國本土企業日趨強勁的競爭力和持續疲軟的國內消費,以及由此引發的價格大戰。除此之外,中美貿易爭端以及全球性的貿易壁壘也是在華德企需要面對的不確定因素。”

不過歐姆也表示,盡管形勢不容樂觀,但許多德國企業仍會繼續投資中國,並擴大在中國的生產和研發規模。畢竟,他們不想同中國這一重要市場脫節。大多數德國企業都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加大提振經濟的力度,采取更多措施促進消費。

(路透社,德新社,美聯社)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