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開局中國經濟怎麼走? 貿易順差或引特朗普施壓
(德國之聲中文網)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始終缺乏活力,面臨重重挑戰。國內消費者普遍縮減開支,而持續發酵的房地產危機讓許多人財富縮水。
在美國,重返白宮的特朗普信心滿滿。就在全世界密切關注特朗普在競選時表示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如何兌現時,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則為他推動所謂“公平貿易”提供了新的理由。初步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GDP實現了增長 5%的官方目標,這主要是由出口驅動。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鮑爾(Volkmar Baur)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數據並不感到意外,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Ëû表示:“每年看到這些數據時,你肯定會想:’他們這次肯定達不到目標了’。然後,啪!增長率又精准無誤地符合年初設定的目標。”
中國依賴出口拉動增長
對 VP Bank 的首席經濟學家吉策爾(Thomas Gitzel)而言,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看起來比普通民眾的實際感受要樂觀:“ 人們感知的經濟形勢並沒有明顯改善,”因為房地產危機依然未解,家庭財務狀況仍然吃緊,而整個經濟依舊面臨諸如嚴重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
分析師鮑爾補充說,由於國內需求疲弱,中國試圖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而這一點在經濟數據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僅出口一項,就為5%的增長貢獻了1.5個百分點。鮑爾說:“中國經濟有30%的增長是由外部需求拉動的,這意味著,中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貿易順差上升加劇特朗普不滿
2024年,中國近1萬億美元(約9600億歐元)的全球貿易順差,大概會讓特朗普更加不滿。他曾誓言要遏制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鮑爾從歷史角度分析稱,這一順差“比此前創紀錄的2022年又高出1500億美元。”
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岡特(Jacob Gunter)同樣認為,這一順差反映出深層問題。他告訴德國之聲,2024年的數據表明,中國國內消費“依然疲軟”,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滑”,而北京的經濟刺激措施“再一次集中在生產,而非推動消費支出。”
銷售額增加但盈利減少
中國政府正在為出口激增付出高昂代價——中國商品在全球市場上的價格不斷下跌。以鋼鐵行業為例,盡管銷售額在過去兩年增長了 20%,但企業收入卻在下降。中國約三分之一的鋼鐵企業處於虧損狀態,這一比例仍在逐年上升。汽車出口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鮑爾指出,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了24%,但出口價格卻在下降。與此同時,約四分之一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仍處於虧損狀態。
增長型行業工資下降
盡管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但中國媒體經常報道工人數月未領到薪水的消息,只能依賴積蓄。拖欠工資的實際情況難以核實,但總體來看,工資似乎呈下降趨勢,而不是上漲。
一項針對中國所謂“新經濟”公司入門級薪資的調查進一步證實了這一下行趨勢。“新經濟 ”包括中國增長最快、科研支出較高的行業,主要是科技行業。商業銀行的鮑爾表示,這項調查顯示,這些行業的入門級薪資“似乎同比下降了8%”。他說:“如果即使在政府優先支持的行業中工資都在下降,那麼其他領域的情況可想而知。”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陷入虧損,工資下降,失業率上升,以及消費疲軟——這些只是中國在“蛇年”伊始面臨的部分挑戰。
中國能否繼續通過“出口拉動”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如何對雙邊貿易施壓。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自2月1日起生效,預計將對中國造成不小的打擊,而美國對Temu、Shein和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等在線零售商的額外措施可能會進一步抑制中國經濟增長。
之前美國對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海外商品免征關稅。特朗普2月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了這一免稅政策,這無疑是對中國電商的一記重拳。根據日本野村銀行的計算,這一變化可能會使中國的出口增長放緩1.3%,GDP 增長減少 0.2%。如果有類似關稅規則的歐洲和東南亞國家跟特朗普站在一邊,針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影響可能會更大。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Thomas Kohl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