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超越血緣關係的家人!」 屏東住宿式長照機構營造家的歸屬感
【記者林家慶報導】
人口老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社會現象,屏東縣高齡人口已達縣內總人口數2成且逐年增長,有高照顧需求長輩,絕大多數會選擇住宿式長照機構,屏東縣目前共有83間住宿式機構,提供5,887床位開放入住量能充足,屏東縣政府長照處透過不定期稽查與評鑑機制為民眾把關,讓優質住宿式長照機構分擔家屬照顧失能、失智長輩壓力,以有溫度的服務營造家的歸屬感。
「我們是超越血緣關係的家人!」孝愛仁愛之家主任王淑君表示,機構成立至今已滿53年,持續傳承有溫度的照顧模式,且不斷規劃創新活動,鼓勵長輩參與機構內合唱團、打擊樂團、戲劇表演及繪畫班,一方面激發長輩潛能,也透過劇作演出或國內外繪畫策展,讓長輩有「被需要、被肯定」的感受,更鼓勵長者透過團體日常復健復能,提升生活自主能力,看到住民狀況穩定好轉,是對照護者最好的肯定,也讓家屬更放心。
今年73歲的朱奶奶,脊椎與髖關節開刀後便失去行動能力,也因患有巴金森氏症生活無法自理,入住機構前情緒低落封閉自我,對生活失去動力;在機構復健師不斷鼓勵下,朱奶奶設定復健目標,透過復能逐漸恢復生活自理與行動能力,同時加入機構內繪畫班繪出人生色彩,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被輪流展出在藝廊中,機構工作人員稱讚她是「100分的學生」,而朱奶奶表示在機構內讓她找到家的歸屬感。
「不僅是照顧者,我們更是協助圓夢的夥伴!」從事長照工作近30年,宜安宜家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陳冠甫說,人生最怕沒有希望,堅持從事長照這麼多年的原因,就是在長輩的身上看見人生希望,了解長輩的需求,才能一步步陪伴長輩完成夢想。
今年81歲的陳奶奶,起初入住機構時裝有鼻胃管、尿管與呼吸器,完全臥床的她無生活自主能力,因為無法吞嚥只能每餐灌食牛奶,但因「想吃雞腿」這個念頭,陳奶奶在機構人員鼓勵與協助下,6個月內透過咀吞訓練,順利移除鼻胃管與呼吸器恢復自主進食,有了食慾也更有體力,現在已經可以嘗試下床站立,期待自己很快可以恢復行走能力。
「長期照顧是有溫度的專業服務」,長照處處長陳桂敏表示,為翻轉民眾對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刻板印象,縣內機構不斷精進軟硬體設備,配有護理師、社工、照服員等專業人員24小時輪班照顧,同時聘有外籍看護工加入長照人力,長輩在機構內有規律作息且餐食營養均衡,透過復能訓練強化肌力,協助長輩逐步恢復生活自主能力。
長照處同時輔導縣內機構參與住宿機構照顧品質獎勵計畫,全面提升縣內機構照顧品質及加強人員專業知能,搭配各機構不定期舉辦多元特色活動,邀請家屬一同參與,具人情味的專業照顧服務下,讓長輩有如待在家一樣的歸屬感。
另外針對「113年度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補助申請時間原訂至114年3月1日截止,惟適逢2月28日國定假日及週末,補助申請期限順延至114年3月3日止,請至屏東縣政府便民服務整合申辦平台/長期照護處/113年住宿式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下載,或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洽詢,最新公告資訊將不定期更新於長期照護處官網、臉書粉絲專頁及IG等,歡迎民眾鎖定與追蹤。